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8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刑罚目的的最初追求是单纯的报应,即以惩罚犯罪人为唯一目的,以后相继经过三次重大修正:第一次是从绝对报应到一般预防,第二次是从一般预防到个别预防,第三次是从个别预防到惩罚与预防兼顾,并以矫正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2.
<治安管理处罚法>提供了两类解决纠纷的方式.其中"合意"解决纠纷的方式又包含调解与和解.分析调解与和解的含义、条件、解决的事项、效力,厘清二者的区别,并提供了实务中的一些技巧,以期对公安机关的办案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首倡人本主义是我国法治的创新,但是在具体法律规范中演绎人本主义思想时存在缺陷和漏洞。它对保护人身权利是不够的,也与保护人身权利的精神不相符合,这主要体现在该法的第21条。同样这一问题也存在于保护财产权方面,比如该法的第11条、第89条和第102条。另外,该法还存在表达人本主义法律思想的逻辑不统一问题。条件成熟情况下,应对《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表达人本主义思想存在缺陷的条款进行修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84.
刑罚在立法上的评价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法意义上看,刑罚要素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发挥其评价作用。质的评价表现为,刑罚所代表的是国家对行为的否定,在刑法规范中,刑罚具有对类型化的行为进行定性的作用。量的评价表现为,“刑罚的配置”其实是针对犯罪类型的评价活动,一个罪行规范中的刑量,其实不过是立法者对作为该规范内容的犯罪行为所作的罪量评估。  相似文献   
85.
刑法之根基     
一部刑法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性的发现史。新刑罚体制对旧刑罚体制的取代,无不是人性的彰显。通过对人性的基础探究,透视人性与刑法的关系。冀望能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刑事法治建设有所建言。  相似文献   
86.
监狱建立对罪犯有悔改表现的考核机制,在决定对罪犯提请减刑、假释时,应依据罪犯悔改表现程度适时对罪犯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决定是否提请减刑、假释。使监狱减刑、假释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87.
88.
国际废除死刑运动不断持续高涨,我国人权理念也不断深入,加之近年来的刑罚轻缓化的刑事政策的兴起,我国必然面临死刑废除的问题。然而死刑的废除在我国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来自于民众的阻碍和国家立法机关的不支持。可是在当前的国际局势和刑法现代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寻找途径克服这些障碍,坚决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89.
刑罚个别化理论以罪犯人身危险性为核心,主张个别预防,强调刑罚执行方法、方式多元化。刑罚个别化包括量刑个别化和行刑个别化。行刑个别化是刑罚目的之于行刑的个别化要求,是教育刑理念确立的成果。行刑个别化原则溯源,刑罚从报复刑、威慑刑、等价刑、报应刑,走向矫正刑、折衷刑。行刑个别化具有教育功能、感化功能,与"刑罚经济"相呼应,也是有效避免短期自由刑产生各种弊端的对策之一,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个别化处遇、个别化教育之完善,最后提出行刑个别化要正确理解和处理三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0.
马腾 《北方法学》2012,(6):150-156
在先秦名辩思潮中,名实之论乃是诸学之媒介,常为诸子论政的形式性架构。儒家的正名主义发其端绪,法家的刑名之论曲备其详,典型代表了名辩思潮的政治化、实用化路径。儒法之名论,勾勒出从"秩序"价值到"赏刑"手段的名论脉络,且阐发了法律的"圣人制礼(或立禁)"的法起源论与"定纷止争"的法功能论,搭建出中国古代法思想的基本框架。儒、法皆"贵名之正",无意于申说法制之"名"对社会之"实"的反映,而贵乎法制之"名"对社会之"实"的统制。故而,儒法之名论不单显现了轴心时代关于法律学说共通的逻辑言说,更揭示了毫无二致的"法自君出"之本质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