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6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诚信教育是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的德育教育内容,但通过对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诚信、生活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四个方面。研究探索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诚信教育培养的方法与路径,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信力建设与司法体制、司法机关人员素质、社会公众的法律素养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司法权威与司法公正是司法公信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直接原因有:一是司法权力配置不当和司法信仰缺失;二是司法制度的缺陷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在司法体制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司法队伍的素质建设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它所形成的诚信文化理念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因此,要建立和培育企业诚信文化,就必须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建立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建立完善的市场诚信体系,唯此,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人民陪审员制度通过吸收普通民众参与司法,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司法民主,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对司法公信力的塑造意义重大。但是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塑造司法公信力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实现。笔者认为,人民陪审员制度建设主要应从提高人民陪审的广泛性、有效性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特殊介质上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信息。它不同于传统的任何一种证据形式 ,具有高度精确性、复合性、脆弱性的特征。从学理和比较法的角度出发 ,在对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我国应将电子证据列为证据法中的独立的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16.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必须是全社会都讲信用的经济 ,必须是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各种信用关系的经济 ,必须是在一切管理、经营、交易等活动中讲信用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田天  刘青 《中国发展》2008,8(1):34-38
该文研究了培育诚信、建设信用经济的渊源及必要性问题;阐述了创新性地在中国全社会探索构筑和建设社会信用监管体系的重要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具体实施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房屋租赁权是一种债权的物权化还是一种债权或者物权,历来争论很大,通过正反论证、类比论证、利益衡量的方法,对将房屋租赁权定位为债权的物权化这一学说进行质疑,可以认为房屋租赁权是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9.
物权变动的公示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厚国 《现代法学》2005,27(3):18-30
物权变动涉及财产的涌流,关乎一国的交易秩序,因而公示极其重要。公示将物权的实际状态表彰于外,为社会认识。公示主义的中心理念在于交易便捷与安全的社会价值,通过对交易人信赖的维护,向社会交易界提供统一的、稳定的、普遍信服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孟卧杰 《桂海论丛》2010,26(3):89-93
"钓鱼执法"事件中,执法机关采取诱骗的方式使原本没有违法意图的当事人从事了违法活动,严重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形象,致使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可见,在现代公共生活中,政府行政权力如何有效运作,关系到政府良好形象的确立及其公信力的增强。以"钓鱼执法"事件为例,剖析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探寻政府公信力有效提升的对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