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7篇 |
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13篇 |
工人农民 | 56篇 |
世界政治 | 7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63篇 |
法律 | 407篇 |
中国共产党 | 195篇 |
中国政治 | 493篇 |
政治理论 | 235篇 |
综合类 | 5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33篇 |
2013年 | 287篇 |
2012年 | 221篇 |
2011年 | 125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17篇 |
2008年 | 111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93篇 |
2001年 | 67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兰献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4,4(2):47-49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是全国文化事业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省份。特别是首府桂林的文化事业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被誉为“抗战文化城”。这都与广西政府的文化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影响文化政策改变的因素及这种文化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62.
刘琼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31(6):18-20
文化全球化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要求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创新是历史发展差异性的供给源,是文化全球化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文化创新既符合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又体现了各民族对历史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因此,要实现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文化创新,应正确处理好趋利与避害的关系、借鉴与独创的关系、民族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3.
警察礼仪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喜泽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31(1):76-78
文章认为,警察礼仪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按其逻辑层次结构分为警察礼仪的表层物质文化、显性行为文化、中层管理文化、深层精神文化。警察礼仪的文化从内容上讲包括:仪容仪表文化、仪态文化、礼仪文化。警察礼仪文化功能包括沟通与调节的功能、警民和谐与执法文明的功能、文化传承与礼仪教化的功能。警察礼仪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行为文化,需要用动态管理的理念去建设它。 相似文献
264.
徐建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8,8(1):47-50
文化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态建设的提出要求我们从整体上着眼于各种文化具体形态之间的整合。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三个具体文化形态,即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只有在经济整合以后才能克服各自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65.
单琳琳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12(3):7-10
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占据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桂林作为一个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巨大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潜力。笔者对当前桂林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取得更长足的发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6.
如果说,西方伦理是从属于基督教、是基督教派生的,上帝之死会导致伦理价值的崩溃;那么,儒家伦理则是由现实的血缘关系出发的一种准宗教文化建构.虽然“儒教”并非宗教而是一种伦理教化,然而,这种伦理教化却具有宗教的功能.它既能够慰藉个体的孤独情怀,又能以伦理架构的整体性超越死亡.儒家的伦理本位与基督教的上帝本位导致中西文化很多方面的不同,无论是将个体生命融入家国族类的整体、追求现世的自我还善,还是五四反传统的传统动因,都打上了儒家伦理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267.
董春华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12(2):49-52
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不仅关系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因为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发展的推动者、文化建设的受益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扬文化民主,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增强文化建设活动的针对性,让文化服务于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268.
黄桂清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10(3):44-4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始终围绕建立社会和谐这个中心来进行。在其价值取向上,要维护全体公民的文化权利,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把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创新公共文化的服务方式,以构建起和谐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全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推进社会的科学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69.
李忠旭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0,10(1):56-59
保持和促进统一战线五大关系的和谐发展,卓有成效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需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包容精神。文化包容为政党关系增强向心力,为民族关系增强凝聚力,为宗教关系增强包容力,为阶层关系增强整合力,为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亲和力。 相似文献
270.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方便的地理交通条件,桂林聚集了大批全国各地文化名人及民主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把抗战爆发前仅七万余人的桂林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繁荣、民主进步气氛很浓的文化城,创造了辉煌的抗战文化成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