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82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是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高职称、高学历,视野开阔,思想敏锐,开拓精神和参与意识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要抓住源头,注重整体规划,抓好各个落实环节,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22.
在重新分析有关集体行动的各种经典描述和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首先从资源/资本、人性、产品和组织四个角度分别探讨了为当前学界研究所忽视的导致集体行动困境的各种深层原因;进而,在抽象社区和五个基本社会行动者的简单理论假设的前提下,从"产品-制度"分析(PIA)的角度系统探讨了解决集体行动的各种理想模型--四种自主治理模式(社区治理模型、俱乐部治理模型、优势群体治理模型和私有化治理模型)和四种他助治理模式(政府治理模型、企业治理模型、学者型治理模型和伦理道德型治理模型),描述了集体行动的社区治理类型树,主张在各种理想或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元协作性社区治理机制来解决社区集体行动困境;最后,通过对社区内外因素、社区内部机制、"产品-行动"框、行动者在特定外部影响因素下的选择机制,以及产品性质和其他特征如何影响博弈理论分析框架的诸种变量的逐一分析,发展了不同治理模式选择的规范模型(同时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的政策或决策分析框架),并进行了简单的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223.
大陆法中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三个法律文本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警察、检察官、法官的程序性违法行为 ,大陆法国家建立了旨在制裁这种违法行为的诉讼行为无效制度。尽管在大多数场合 ,程序性违法行为需要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无效之后果 ,但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实质性无效”的理念 ,使得宣告诉讼行为无效与提供权利救济结合起来。同时 ,在宣告无效的实施问题上 ,大陆法国家尽管有时允许利害关系人直接行使诉权 ,但更多地保留了法官依据职权主动加以救济的传统。  相似文献   
224.
组织学习:管理学视角下的多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80-86,96
就管理学领域中关于组织学习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在彼得·帕沃夫斯基提出的五大类组织学习理论的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对每类理论下各种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进行了更为系统的规范分析.主要是对管理学中关于组织学习问题研究的各种理论的缘起、分化、进程及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研究发现,由于学者们对组织学习的本质的看法、研究视角以及研究范式的不同,使得组织学习问题的研究呈现出理论多元化倾向.但近年来,一些从不同角度研究组织学习问题的理论,又正在趋向于新的整合.认为,关于组织学习问题的更为系统的看法,将建立在关于组织学习本质的多元视角而形成的综合观点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225.
Norshahril Saat 《圆桌》2016,105(2):195-203
Abstract

The resounding victory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PAP) in the 2015 Singapore general elections surprised many observers. Several observers had considered the previous election, held in 2011, to be the new normal in Singapore politics, with the Workers’ Party being the first opposition party to win a Group Representative Constituency (GRC). Instead of its popular vote sliding from 60% in 2011, the PAP secured almost a 10% increase in its fortunes. Analysts have spoken about PAP’s hard work and the opposition’s failures when commenting on the ruling party’s success; this article, however, points out how Singapore’s electoral system, especially the GRC, continues to favour the ruling party and why it should be rethought. Introduced in 1988, the scheme ensures minority candidates (non-Chinese) are voted into parliament. Candidates contesting in a GRC form a team of Members of Parliament (MPs) with at least one minority candidate in each team.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2015 election results proves that Singaporeans no longer vote along ethnic lines, and non-Chinese MPs have comfortably led the GRCs and won in 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ies. To be sure, the GRC scheme does new PAP candidates a disfavour: it weakens their legitimacy with voters, since they remain under the shadows of senior PAP candidates and cannot win elections on their own accord.  相似文献   
226.
Norman Vasu 《圆桌》2016,105(2):161-169
Abstract

With the dust settled after Singapore’s 2015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the only aspect pundits and Singaporean politics watchers could agree on was that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s comeback from its performance at the 2011 elections, although not of Lazarus proportions, was most certainly unexpected. While the result of the 2015 elections has gone through several post-election analytical mills, what has been oddly absent in such analyses is a discussion of gender in Singaporean politic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der and Singaporean politics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the 2015 election and its results. It shows that while Singapore has moved some way towards assuaging the demands of liberal feminists for greater representation in the political sphere, much more has to be done in order for gender equality to be achieved. The article argues for the 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 method of electing parliamentarians to be adapted to ensure a greater number of female parliamentarians while a quota system may be required for cabinet to be truly representative of the female demographic of Singapore.  相似文献   
227.
片面共犯理论的基石并非行为共同说。行为共同说只是不要求在认定共同犯罪时先对行为加以“定型”,并非不要求行为人对共同行为存在“意思联络”,因此,行为共同说不能为片面共犯提供基础。现有理论对于片面共犯的存废讨论流于表面,仅立足于概念本身,鲜有涉及制度价值层面的探讨。片面共犯是间接正犯的替补概念,间接正犯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基于可罚性认定为片面共犯加以处罚。间接正犯的理论存在替补角色、支配说、实行行为说之聚讼,片面共犯必须在间接正犯特定理论的层面上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228.
诉讼时效,在大陆法系国家又称为消灭时效。作为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诉讼时效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事权利能否得到司法上的保护。由于现行法律对诉讼时效的规定不够具体、明确,因而诉讼时效制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传统的诉讼时效制度进行重新审视,对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作出梳理分析,对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进行再认识,对诉讼时效届满后的司法保护及时效利益抛弃等问题进行理性探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9.
民主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一个组织行为学议题及其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科学想象力的产物,集体行动现象的概念化成为公共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知识增长.但在既有的学术研究中,集体行动概念要么偏向于社会抗争性事件的分析,要么在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假设中作出过度操作化的分析.因此,从建构主义行政学出发,在更一般化的理论水平上对集体行动进行研究,这既是科层治理向民主治理转化中提出的一个组织行为学的知识性议题,又是构建前瞻性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共行政的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230.
群体性侵害事件的处理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中国三鹿奶粉事件的行政主导处理和日本C型肝炎诉讼案的立法与司法结合、合并和解各有千秋,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经验。本文通过对两案的比较,在分析其利弊的同时,指出其共同特点:在处理大规模群体性侵害事件时,积极开拓多元化处理机制,寻求善治;以对受害人的救济为核心,选择最有利于受害人获致救济的处理方式;政府责任的扩大及积极处理;基于特定体制、社会环境与条件的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