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1篇
  免费   131篇
各国政治   67篇
工人农民   104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1845篇
中国共产党   258篇
中国政治   574篇
政治理论   246篇
综合类   20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36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428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顾敏康 《时代法学》2007,5(4):58-64
公民的住宅权受到宪法保护,政府是否可以通过行政检查来限制这种宪法权利,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关键问题。行政检查与刑事搜查是不同的。相对于刑事搜查而言,行政检查的形式要件是比较简单的。既然行政检查和刑事搜查可能都会涉及被嫌疑人的住所,既然用检查证和搜查证都可以进入被嫌疑人的住所,那么两者就很容易被模糊界限而出现滥用的情况。如果行政检查不需要搜查证,那么警察是否还会刻意去获得搜查证?因此,降低行政检查的标准,就会出现以行政检查为虚、以刑事搜查为实的严重恶果。尤其当警察兼具行政执法和刑事侦查任务时,这种情况更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62.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绍先 《现代法学》2005,27(4):67-73
“以人为本”含有人道主义、人本精神、人性、人权的丰富内容。“以人为本”的说法最早出自先秦法家管仲之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在历代刑法思想、刑法制度,以及刑法条文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和具体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3.
关于公司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曹守晔 《现代法学》2005,27(1):64-68
在公司法实施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发起人虚假出资、控制股东行为不规范、公司人格混同及被滥用现象突出。完善公司立法应立足中国国情,统一公司与企业法,重构公司资本制度,降低公司设立门槛,完善公司治理,细化债权人保护规则以增强法的可诉性;在公司司法方面,宜完善司法解释并由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公司案例,发挥其引导作用;在揭开公司面纱方面尤其应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司法实践,而不宜机械地照般国外的理论。  相似文献   
64.
各地公务员录用体检办法和体检标准中因存在许多不合理的体格归类,而使相当多的具有一定生理缺陷的人被无情地挡在了公务员门槛之外,且难以获得公正的救济。以宪法平等权的精神来检验,这些归类或者不具有合法目的,或者违反了比例原则,都导致了立法歧视。为保护公民平等担任公职的权利,有必要对现行公务员录用体检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65.
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人权法上 ,国家是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基本义务主体。除承担尊重、保护和实施受教育权的一般性义务以外 ,国家还应承担建立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具体义务和特别义务。另外 ,国家需承担确保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目的相符合以及为每一个人提供初等教育等核心义务。国家所承担的上述义务既是“渐进性”的 ,也是“即刻性”的 ,其实质性义务和程序性义务仍处于不对称性状态  相似文献   
66.
在预防跨国腐败犯罪的具体制度建设层面各国有所不同。结合本国国情进行预防跨国腐败犯罪制度研究,必须重视两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完善本国立法,二是借鉴别国经验。  相似文献   
67.
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意义的隐私权乃是一种“个人信息控制权”,因此有必要对收集、利用、保存、传播他人信息的行为全面进行规范,许多国家先后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立法模式上,根据是否以一部法律对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进行规范,分为总括和分离两种模式。在立法内容上,“OECD劝告”曾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八项原则,同时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可具体化为五项权利。另外,对特定行业制定特别规定是普遍采取的做法。  相似文献   
68.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心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相似文献   
6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30条所规定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并未明确救济方式,从逻辑上分析,存在3种救济方式。这3种救济方式有存在的理论根据、优点及不足,并且其也代表了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3种性质。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无论如何定性。在理论上及实务上均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70.
诉讼作为传统的纠纷解决和权利救济手段,在解决大学生与高等学校法律争议方面,仍暴露其不足:诉讼成本过高、遭遇学术自由对司法审查的限制等。故诉讼未必是大学生权利救济的首选或最佳选择(但一定是最后的选择)。而高等学校的校内申诉机制则有成本低廉、更符合行为者的文化心理特征、利于学校内部监控与纠错、尊重大学自主权的优势,故宜将其作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不过也必须认识到校内申诉机制自身存在若干缺陷,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域外国家或地区的校内申诉制度,提出借鉴、吸取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内申诉制度,从而充分发挥校内申诉的作用,以有效地解决高校与学生的纠纷,并实现对学生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