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7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3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公安监管场所保障被羁押人员健康权是法律赋予监管场所最基本的任务之一。近年来,社会与媒体不断加强了对被羁押人员健康权保障的关注度,此项工作亦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与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公安监管场所要不断从基础保障与制度建设上加强对被羁押人员健康权保障的实践与思考,切实履行维护监管场所安全与稳定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2.
要确认税收是否优先于其他债权,必须权衡税收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与对债权人的不利影响.显然,不同税种对社会生活具有的积极意义大小并不完全相同,对债权人利益的侵害程度也不完全一致,因此,现行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存在依据是值得怀疑的,只有根据不同税种对公益与私益影响的权衡结果,建立区分税种的优先权制度,才同时符合民法的债权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43.
唐君毅推举人文主义理想,强调人的普遍理性可以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根据.他更推崇儒学的自由精神,亦即孔子为仁由己的人格自由,儒家自尊尊人的大平等精神、和融贯通而充实圆满的人文精神.此种人文精神显现出宽容的性格与可能开展的民主涵养.我们可以从人文主义的人权观念、文化价值的自由学说与以理性为主的人权哲学这三个方面,探寻及反思唐...  相似文献   
44.
我国检察机关行使的不起诉决定权受到检察系统的内部限制和外部监督机构的限制,该限制符合检察机关司法角色、规范设置、制度管理方面的逻辑要求。在我国刑事司法已经呈现出向"精密司法"方面发展的趋势时,为了保护人权,分流刑事案件,应当扩张不起诉决定权的行使。为了保障不起诉决定权的正当行使,应当在不起诉决定程序的制度化、公开化、公平化方面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45.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规范、完善、细化告知程序,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使一切可向诉讼当事人公开的程序及实体信息得以传递并真切落实,有利于保障诉讼当事人充分行使其权利。目前,刑事诉讼审查起诉阶段对于告知程序的规定相对简单并存在一定缺陷,司法实践中未予告知、难以告知、迟滞告知和敷衍告知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亟需对我国审查起诉阶段告知程序进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46.
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是工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旨是发展。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关系当事人根本利益一致,工会维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工会维权追求的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互利共赢,以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7.
结合物权运行状态和情势进行梳理,物权有基础性实行效力、衍生性保全效力与转化性救济效力。实行效力契合物权本旨,表现静态归属和物权人得通过一定实行行为使物满足需求的动态过程。保全效力主要指物权请求权,属衍生性请求权,其独立性要求或重新认识侵权行为法的债法地位,或将其中物权请求权效力的内容还原归位到物权法。救济效力是物权的最终效力,也是损害赔偿之债或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于此物权效力与债权效力合一。对物权效力作量的考察可帮助认识物权效力边界和作用范围。实行效力转化为救济效力时,不存在如债权获得救济时的“同一性”而是效力量受到了减损。可提出某些物权救济之债具有相较一般债权优先的办法来还原和保持物权效力量。  相似文献   
48.
49.
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50.
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是相互区别与联系的两种法律制度。《民法通则》未规定善意取得及其与无权处分的关系。《合同法》关于无权处分的规定存在疏漏并与善意取得的适用有冲突,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予以理顺。物权法草案中善意取得之规定有待进一步检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