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9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6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规则理性不同于个体理性,契约论者与契约至上论者也分别拥有各自不同的理性概念.由相近规范原则所构成的规范空间有着自身的逻辑特征.基于上述诸种基本区分,本文指出,传统契约理论存在着如下缺陷:混淆了规范原则与规范有效性,没有能够区分契约得以可能的逻辑条件与规范空间得以可能的逻辑条件.因此,契约论面临着从个体理性达致规则理性的困难,它更多地沦为规范有效性的一种解释机制而非辩护机制.  相似文献   
372.
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国荣 《法律科学》2001,2(3):13-20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迎接并参与知识经济及其全球化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的需要 ,它将促进中国法律首先在经济法尤其是政府角色定位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促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法律发展的交流与合作 ,推动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转型与变迁 ,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文明的发展 ,从而为中国现代法治社会的实现提供最深厚的源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373.
九九修宪与依法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九修宪前夕,围绕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经济发展优先还是法制改革优先等问题, 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认清了修改宪法的必要性。九九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中的指导地位, 明确了在现阶段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稳定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确认了非公有制经济应有的法律地位。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国家, 不仅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区分法治与法制的概念, 明确法治与人治的分野, 坚持宪法确立的法治原则, 尤其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374.
正义是刑法与生俱来的品格,刑法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彰显刑法被专制社会抛弃的正义品格的过程。刑法现代化进程发端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但是有其深层的制度和经济根源。物质基础决定了一国法律制度的构建,取舍的标准即正义,终极状态是接轨。司法是实现正义的关键所在,但是司法只能让人被动守法,主动自觉守法的状态有赖于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培养信仰的途径不是简单地将刑法神圣化,而是先将刑法平实化。  相似文献   
375.
针对当前租船市场的行情急转直下,直接导致船东与承租人之间的纠纷和争议纷纷涌现,特别是在长期期租合同下,部分遇到资金困难的承租人会以各种借口提早还船,更有甚者则会拒付到期租金的情况,对承租人不付租金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着重分析和论述船东所能行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76.
近年来,高校连续发生的集体退学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对高校身份处分权的认识不足和高校管理中行政法治的缺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了既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又切实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理论上应当将高校处分权区分为身份处分权和非身份处分权。实施身份处分权应当遵循行政法治原则。  相似文献   
377.
宋玥 《行政与法》2006,(5):9-10
法治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的调节器,它以公平公正为价值标准,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谐社会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基础,和谐社会应是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378.
要避免制度研究陷入边陲化陷阱,就需要对其作相应的功能性分析。传闻证据规则具有保证证据可信性与被告人质证权的功能,同时还具有维持对抗制诉讼的隐性功能。另外还具有牺牲诉讼效率和放纵罪犯的潜在负功能。在基本层面上,传闻证据规则是基于对抗制诉讼模式与陪审团制度的需求而产生的;在根本层面上,是基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的社会控制系统的需求而产生的。发挥传闻证据规则的功能,需要庭前证据开示制度与发达的法律援助制度等保障性条件。从总体上看,我国具有建立传闻证据规则的需求性,但缺乏传闻证据规则功能发挥的保障性条件。而且,在目前制度条件下建立传闻证据规则,可能导致调查取证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379.
我国法治建设一直追求“依法求治”,注重实现法的秩序价值,而法治的真正内涵应该是“以治成法”,克服“依法求治”的工具性特点,注重法的多重价值的实现。从“依法求治”到“以治成法”的关键在于增强法律的执行力,这是目前法治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克服“依法求治”弊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0.
"孤证不为定说"是一个史学概念,后来被引入法学领域,变成了"孤证不能定案",并逐渐成为我国诉讼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虽然法律从未对其进行过明确的定义和认可,但在司法实践中,"孤证不能定案"却一直起着类似于国外的证据补强规则的作用.与证据补强规则相比,"孤证不能定案"一说的含义既过分笼统,作用范围又缺乏必要限制.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的证据补强规则方面的立法经验,将"孤证不能定案"改造成为一项操作性较强的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