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9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6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姜荣吉 《北方法学》2012,6(1):87-96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出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已经初具规模,内部控制体制的设置也成为最近我国大中型企业经营上的重要课题。能否依据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确立董事内部控制的设置义务以及我国未来立法时应该对内部控制设置义务作怎样的规定,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公司法的公司机关构成与我国公司法有着相当程度的类似性,通过对日本相关法律规定、判决以及学说的研究,在解决以上问题上会对我国提供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9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政府法治建设成绩显著,并在逐步向良性化方向发展。由于我国依法行政的提出到实践时间还不长,政府法治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与依法行政的原则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行政法治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当前政府法治建设亟待从转变观念、健全行政法制、调整和规范政府结构和权限、加强行政程序法制建设、创新行政执法机制体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活动及强化行政监督等方面针对性的予以突破。  相似文献   
93.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给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大幅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新会计准则体系在某些方面起到了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作用,而有些准则却又扩大了利润操纵的空间。  相似文献   
94.
毕菲 《行政与法》2004,3(5):38-40
法治的实现要求法律权威在社会的确立,这离不开高效、公正、独立的司法机构.司法改革在中国的推行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抛却其他因素,司法体系同样置身与中国庞杂的关系网络.因此,此种"关系"的切断尤为重要,应加速法官的精英化,推进程序正义的实现,规范司法职业伦理以加速司法改革的进程,从而以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带动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
杨兆龙先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著名法学家之一。他在法学研究领域的精深造诣与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密切相关,在刑法学研究方面也不例外。他所主张的罪刑法定原则、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区别对待幼年犯、废除短期自由刑及冤狱赔偿等刑法学思想,对我国刑事法治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96.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97.
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公益诉讼已成为当前我国法学界的一个热点论域。行政公益诉讼概念有四个方面的涵义。我国的社会实践呼唤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 ,同时 ,我们也已具备了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现实条件。本文从受案范围、受案标准、举证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关于构筑中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98.
陈文华 《青年论坛》2010,(3):113-117
从本质上讲,民间规则是民间现实生活的规范性表达和浓缩,是民间社会据以判断是非的行为标准。依据民间规则的功能,可以把民间规则分为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以及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与此同时,案件的事实也可分为作为适用法律的前提的事实与作为判断是非标准的事实。在司法过程中,事实判断型民间规则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混合型民间规则对于案件事实认定才具有意义,而价值判断型民间规则却没有此一功能。  相似文献   
99.
Do Eastern European courts effectively constrain politicians and uphold the rule of law? Criminal prosecution of grand (high-level) corruption can further the central principle of equal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law by demonstrating that even powerful political actors have to submit to the laws of the lan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Eastern European Corruption Prosecution Database, which contains entries for all cabinet ministers (927 in total) who served in a government that held office in one of seven post-Communist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systematic data collection reveals that Bulgaria, Romania and Macedonia consistently indict more ministers than Croatia, the Czech Republic, and Poland; Slovakia has barely indicted anyone. We aim to start a research agenda by formulating hypotheses about which countries will see more corruption prosecutions and which ministers' characteristics would make them more likely to face the court. We use the database to begin testing these hypotheses and find some evidence for several associations. We find no strong evidence that EU conditionality or membership raises the profile of the grand corruption issue or leads to more indictments. Party politics seems to affect the frequency of corruption indictments more than the structure and behavior of legal institutions. Indictment rates are lower when a former Communist party controls the government and individual ministers from junior coalition partner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indictment than other ministers. The existence of a specialized anti-corruption prosecution or a more independent judiciary do not seem to lead to the indictment of more ministers on corruption charges. Finally, we discuss avenues of future research that our database opens, both for the analysis of country-level and individual-level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00.
针对如何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所涉法治,既有研究多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公法展开,故存在不足,亟待考察私法能否发挥某些独特功能。鉴于公法在培养村民的基本法治意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同时,村民与私法的现实联系更为密切,尤其是考虑到私法严格奉行“私法自治”根本原则,由该原则所引申的“私法自治”“合法私利”以及“德法融合”等重要法治意识,不但有益于培养村民的基本法治意识,而且将极大促进在乡村治理进程中,对相通的、根本性的村民法治意识的良好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