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3篇
  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133篇
工人农民   73篇
世界政治   1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1篇
法律   498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256篇
政治理论   410篇
综合类   85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The failures of regionalism and regional structures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ive CIS Central Asian states are well studied. However, explanations so far do not convincingly account for the apparent enthusiasm of these states for the macro-regional frameworks of the Eurasian Economic Community, the 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and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s with previous efforts at Central Asian regional self-organization, these broader organizations still largely represent a form of ‘virtual regionalism’. But for the Central Asian states they offer a new and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unction, that of ‘protective integration’. This takes the form of collective political solidarity or ‘bandwagoning’ with Russia (and China in the SCO) against processes and pressures that are perceived as challenging incumbent leaders and their political entourage. A primary motivation for Central Asian leaders' engagement in the EAEC, CSTO and SCO, therefore, is the reinforcement of domestic regime security and the resistance of ‘external’ agendas of good governance or democracy promotion. These goals are concealed behind a discourse that denigrates the imposition of external ‘values’ and continues to give pride of place to national sovereignty. This offers little to overcome the underlying fractures between states in Central Asia.  相似文献   
13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这就要求加快改革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我国目前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来看,以新型工业化来推进城乡一体化不失为一种可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3.
两税合并对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华 《中国发展》2007,7(2):68-7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内外有别的两套企业所得税制度,实践证明,两税并存带来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该文认为两税合并总体上不会影响外商投资,分析了两税合并带来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4.
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5.
This investigation addressed the question of how two forms of social cognitive reasoning – epistemic reasoning and adolescent egocentrism – interface with externalizing and internalizing forms of psychopathology during adolescence. Adolescents’ epistemic reasoning (i.e., types of belief entitlement, or degree of doubt, held by an individual when confronted with contradictory sides of an issue), and imaginary audience and personal fable ideation, were assessed in a sample of 29 adolescent boys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30 of their peers without behavioral problems. To asses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symptomatology, teachers completed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CBCL-TRF). Results revealed that, compared to those without behavior problems, boys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were lower in epistemic reasoning. Further analyses revealed consistent relations between dimensions of social cognitive reasoning to specific forms of psychopatholog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social cognitive reasoning, particularly epistemic doubt, is important in understanding problem behaviors among typical and atypical adolescents.
Kathleen M. BeaudoinEmail:
  相似文献   
136.
本文认为越南社会民俗文化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明显受到中国民俗的影响;二是浓厚的越南民族特色的特征;三是多元文化的民间习俗。越南本土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改造与异化是造成其民俗社会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7.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发展出了专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当前青少年情绪普遍存在精神疾患增多、自我概念低落、缺乏自我控制等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个体发展障碍、家庭与社区变迁、朋辈亚文化与学校、大众传媒以及社会转型等多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个案、团体、学校与社区以及社会政策的综合处遇,是解决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8.
政府创新:社会资本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资本理论是研究政府与公民、民主与信任等之间关系的一种新范式。布迪厄从微观层面上将社会资本概括为一种资源集合;科尔曼从中观层面上将社会资本概括为一种社会结构;帕特南从宏观层面上将社会资本概括为一种价值规范。从本质上讲,政府创新是一个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内在的结构性关联。社会资本是政府创新的基本变量,其中的信任因素是政府创新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支持信念因素是政府创新的基本条件,参与网络因素是政府创新的重要基础。在社会资本视角下进行政府创新的途径在于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实现传统社会资本的现代转型;支持公民参与网络建设,培育公共精神和发展基层民主;培育第三部门力量,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增强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139.
三方互动:规范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可以采取4种策略:约束“掠夺之手”、减少公共品的供给、将危机转嫁给不具流动性的要素、树立壁垒干预市场。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应当避免地方政府采用第3、4种策略。为限制地方政府树立壁垒干预市场,从中央层面来看,需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行以公平为基础的政策、制度化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从地方层面来看,需要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强地方公共财政建设,构建地方特色;从社会层面来看,为限制地方政府转嫁竞争危机,需要充分发挥居民在地方政府间竞争中的裁决作用,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以及发挥第三部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0.
治安管理客体是治安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治安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学术界对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一直没有取得共识,表述各异,比较典型的有“对象说”、“影响因素说”和“社会关系说”等,这表明治安管理客体尚未被准确定位。基于“权益”来界定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即治安管理客体为治安管理主体依法规范、调整和保护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治安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又有利于公安机关正确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一些治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