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0篇
中国共产党   121篇
中国政治   110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32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城镇化建设中文化个性、地域特征不明显,县域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在推进中普遍缺乏文化元素。只有赋予地方特色文化涵养,才能推动城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取决于改革开放的程度,取决于制度创新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也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活水,制度是对已经经过实践检验收到成效的党的方针政策的升华和确认。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并使之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进程相适应。科学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是提高管理国家效能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提高管理国家效能的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3.
管伟 《政法论丛》2011,(4):23-29
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要围绕提高、尊重农民权利为中心而展开相应的制度创新。其中心主要从"放权"、"限权"和"保权"三个方面展开。所谓"放权",即要营造实现农民与国家之间对称性互动的良性机制;所谓"限权",即明确国家权力与农民自治权利之间的界限,实现由指令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所谓"保权",即通过相关的制度创新和立法,保障农民各项权利平等的实现以及完善相应的权利救济体制。  相似文献   
174.
现行农村承包地调整制度主要集中体现在我国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草原法及土地管理法中,同时还深受相关农地政策的影响。该制度既有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正面效应,同时也存在一定不足。应以尊重农民合法权益为价值目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享有主体;遵循财产权的基本原理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性,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制度;在现行制度框架内构建多元化的调整模式,使承包地调整制度能够真正遵循物权理念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75.
目前,我国新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中存在干群环境法律意识淡薄,环境管理体制不完善等严重问题。完善新农村生态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有:一要树立环境法治理念,推动公民环境权入法规;二要构建农村环境法律体系;三要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176.
2009—2010年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支持问题,对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显性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留守儿童教育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不平等意识还存在;在一些隐性的教育支持方面还有一些性别不同等的对待。由于受重男轻女等思想观念的影响,留守女童的教育还应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7.
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农民工群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凸显。但从社会地位来看,农民工群体处于一种"底层精英"的尴尬境地。一方面,他们在城市社会中处于社会的底层;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中,他们却属于精英群体。农民工对新农村建设包括新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政治建设和新农村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78.
《Patterns of Prejudice》2012,46(1):21-43
ABSTRACT

Musolff's study applies methods of cognitive metaphor analysis to Hitler's antisemitic imagery in Mein Kampf, especially to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German nation as a (human) body that had to be cured from a deadly disease caused by Jewish parasites. The relevant expressions from the conceptual domains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categories form a partly narrative, partly inferential-argumentative source ‘scenario’, which centred on a notion of blood poisoning that was understood in three ways: a) as a supposedly real act of blood defilement, i.e. rape; b) as a part of the source scenario of illness-cure; and c) as an allegorical element of an apocalyptic narrative of a devilish conspiracy against the ‘grand design of the creator’. The conceptual differences of source and target levels were thus short-circuited to form a belief-system that was no longer open to criticism. The results cast new light on central topics of Holocaust research, such as the debates between more ‘intentionalist’ and more ‘functionalist’ explanations of the origins of the Holocaust, and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Nazi metaphor system helped gradually to ‘initiate’ wider parts of the German populace into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llness-cure scenario as a blueprint for genocide. The Nazi antisemitic metaphor system thus provides a unique example of the cognitive forces that can be unleashed in the service of racist stigmatization and dehumanization.  相似文献   
179.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市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中,紧紧围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将创新社会管理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创新基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形式,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0.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新学派,在20世纪下半叶迅速发展,并不断壮大。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全球环境污染、资源日益匮乏以及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者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提出的许多新颖的观点,对我国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