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672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3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30篇
法律   178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345篇
综合类   14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569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美国公开提出“转型外交”前,已经在印尼试验“转型外交”。本文在简述美国“转型外交”核心思想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分析美国在印尼试验“转型外交”的案例——棉兰驻外点,并从该驻外点的地理位置选择、规模、人员配备以及工作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剖析,从中了解“转型外交”的运作概况,透视“转型外交”在亚洲进一步扩散和推广的基本路径和方式。美国在印尼推进“转型外交”,并对其寄予厚望,对地区事务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2.
杨鲁慧 《东北亚论坛》2007,16(3):43-49,56
从地缘政治角度研究国家安全环境问题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民族国家永恒的主题,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是否有利,首先取决于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经济和地缘安全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国家安全利益紧密相关,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崛起是不可遏止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极为艰难复杂的过程,大国崛起必然也面临着“崛起困境”。哪些地缘政治关系和安全环境构成了“崛起的困境”,就成为东北亚安全环境中中国崛起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43.
王淑芳 《东北亚论坛》2007,16(5):121-124
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经济全球化必然到来的社会现象,它带来了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这对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优先发展先进的文化生产力、建立健全文化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借鉴日本、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是文化全球化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必然的战略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44.
On 1 May 2004 the European Union’s biggest Enlargement ever materialised when ten countries joined the EU. The new member states—Cyprus, the Czech Republic, Estonia, Hungary, Latvia, Lithuania, Malta, Poland, the Slovak Republic, and Slovenia—brought 75 million new citizens into the Union which now comprises a population of 455 million. In spite of the historical importance of EU enlargement, it seems to have raised relatively little interest beyond Europe. This paper tries to narrow the research gap by discuss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of EU enlargement for Europe–Asia relations in the areas of general inter-regional (political) links, trade and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945.
在中国大学生关注的国家中,韩国一直名列前茅。中国大学生眼中的韩国是一个非常正面的形象。中国大学生对韩国的喜爱,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留恋,对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自己的国土上不断流失、在其他国家开花结果的现实的无奈和伤感。  相似文献   
946.
以色列独特的身份决定了其外交政策的基本取向,获取广泛的合法性承认是保障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其中,以色列的亚洲外交也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以色列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积累了某些成功经验,但也面临着某些结构性困境。总体上,以色列的东南亚外交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它首先是现实主义的产物,同时包含着某些理想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947.
南海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随着南海地区丰富资源的发现,周边国家纷纷染指南中国海,侵占南海海域,对我国的主权提出了严峻挑战。对于南海相关各方,如何在维护地区和平的前提下解决南海争端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就相关各方解决南海争端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解决南海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48.
近年来"东突"恐怖势力深受国际恐怖主义特别是中亚恐怖主义的影响,恐怖犯罪案件呈急剧上升态势。呈现出恐怖犯罪手段多样、残忍,并极力效仿国际恐怖主义,恐怖活动趋向采用"基地"组织的游击化运作方式,选择的作案时间与地点更具有策略性,恐怖分子本土化和组织化程度明显降低等特点。面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意识形态化,网络恐怖渗透的加剧和"伊吉拉特"的现实威胁日益加大的"东突"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安全观,科学认识新疆反恐怖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建立健全反恐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提高预知预防能力,加大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力度,强化对可疑人员的甄别、核查力度,健全、完善网络、通讯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充分认识"伊吉拉特"活动的严重危害,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清醒认识中国面临的反恐困境。  相似文献   
949.
ABSTRACT

In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efforts to encourage practices of citizenship and new citizens who will act in ways that support communities and the nation are promoted by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network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ivil society groups, and NGOs.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pedagogy of citizenship that is common in these efforts and the role of ‘active citizenship’ within it. Relying on interviews with leaders of NGOs and activist groups and on participatory research with six organizations, we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different meanings and aspects of active citizenship are mobilized. Active citizenship is often dismissed depoliticizing citizenship and dampening dissent. The activists we interviewed and with whom we worked, however, challenge that critique. A central issue in our analysis are competing views as to whether active citizenship should be evaluated in terms of ‘effectiveness’ or ‘disruption.’ While some agents might incline toward effective and incremental change, many youth activists understand active citizenship as a tool that enables radical, disruptive acts capable of decolonizing South African society. Their use of active citizenship points to the need to avoid conflating citizenship with particular political goals and to not assume that active citizenship is necessarily and unequivocally enrolled in post-political consensus.  相似文献   
950.
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于2013年2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这次核试验是朝鲜外部安全环境变化及内部需要的产物。从内因上讲是为了巩固政权、增强国家凝聚力。就外因而言,是为了利用核武器制衡敌对国家、解除其外部的安全威胁。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导致恶劣的影响,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安全困境,同时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