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9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特点,除了对一部分社会危害性大的未成年犯罪人实行监禁矫治而外,对那些确实有悔改表现,不再危害社会的未成年犯罪人,社会能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实行社区矫治,这种做法不仅震慑了犯罪,同时也挽救了一大批确有悔罪表现的失足青少年,使他们重新步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有效地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社区矫治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仅就实行未成年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2.
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行刑方式的重大改革,符合国际刑罚执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碰到许多现实难题,存在矛盾困境。我们应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制度,完善我国社区矫正法律法规,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执法监督,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区矫正制度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53.
论变态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态人格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人格类型。在我国,变态人格已被人格障碍或反社会人格所代替,这种现象反映出理解上的混乱。通过对变态人格术语的演变、变态人格与相关术语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可以澄清对变态人格的认识。此外,对变态人格的诊断标准、形成原因及其矫正也作了全面的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54.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在我国实施的社区矫正工作,有一大部分是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现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意义主要有:一、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征;二、有效地克服了监禁刑罚的弊端;三、有利于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刑罚模式接轨。  相似文献   
55.
对罪犯的分类是作为一种适应罪犯需要的处遇方式和矫正活动。罪犯的心理危险性具有未知性、潜在性和偶发性特点。罪犯的心理危险性干预属于心理矫治的范畴,具有维护监狱的安全和秩序的价值。决定罪犯心理危险性依据主要是对罪犯以往犯罪状况所进行的预测和评估。罪犯心理危险性分类技术主要有调查分类技术和定量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56.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堪忧。文章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的基础上,从预防与矫正的角度提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应采取的模式。建议制定《社区矫正法》,设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专章;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机构;组建专业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队伍,建立有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7.
司法鉴定意见是鉴定人进行科技实践的产物,因而出现错误鉴定意见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在法定的重新鉴定之外,由原司法鉴定人在程序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复核鉴定"自我纠正司法鉴定意见的错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对策。基于此,以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为研究的视野,以复核鉴定为基本形式,探讨司法鉴定意见纠错的机制并创设相应的制度,将有利于诉讼和司法鉴定。  相似文献   
58.
当前我国矫正社会工作教育主要采取福利服务模式,且面临专业性和有效性的考问。西方犯罪学不同流派提出了不同的预防犯罪策略。实证学派之后矫正恢复成为主流,矫正社会工作由此得以蓬勃发展。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矫正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受到空前质疑,由此兴起的反矫正运动导致矫正社工发展严重受挫。20世纪90年代起北美循证矫正运动开始全面量化检验影响犯罪和再犯的因素,得出了若干核心原则和因素。我国矫正社会工作福利服务模式集中体现在上海模式上,但最终被迫与刑事司法进行融合。我国本土性循证矫正得出,有效矫正应建立在实证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与策略的结合上,这需要社会工作同犯罪学、法学和地方性知识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9.
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正日益完善,但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其中,社区矫正中出现的烙印性羞耻现象,是社区矫正制度无法回避的,也是司法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烙印性羞耻的表象入手,分析烙印性羞耻之弊端,阐释重整性羞耻理论对消除烙印性羞耻现象的价值,并将其应用到社区矫正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60.
当前,已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毒品、环境污染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面对日趋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近年来,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社区矫正作为未成年人司法改革的一项内容,代表了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一种发展趋向。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一方面可以使其减轻对社会的抵抗情绪,另一方面也能在互相谅解的基础上促进罪犯与社区的融合。建立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既是适应我国当前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未成年司法准则的客观要求。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立法.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并建立相应的机构来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