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刑事技术侦查手段在案件侦查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秘密照相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一些案件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秘密拍照过程中容易发生侵犯公民隐私权、住宅权等基本人权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使用秘密拍照手段的案件范围、使用的程序等问题从人权保障角度进行法律规制,并对在秘密拍照过程中侵犯人权的行为给予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52.
我国分配关系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认识的渐进过程,也是历次工资改革的积累效应.当前我国工资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市场机制引入分配制度之中,加强津贴和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53.
侦查机关拥有强制性处分权在实践中易导致刑讯逼供、超期羁押、非法取证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必须对侦查权的行使科以必要的法律限制,建立外在的正当程序规则,侦查程序的正当目的就是基于这一需要产生的。建立合理完善的司法审查制度,对侦查机关实施强制性处分权进行司法审查,就成为侦查程序正当目的研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4.
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对其一生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品性的影响很深早期形成的开放的文化心理,为其保持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奠定了基础;早期形成的强烈的批判意识,经过其一生革命生涯的洗礼,形成了比较强烈的斗争、审视的惯性;早期形成的对"动"和"变"的哲学信念,对其一生中创新求异的文化特性的形成具有深层次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5.
“以人为本”刍议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人与物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论的基本问题,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人本主义与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物本主义分歧的焦点在于:人的价值是否决定于他所拥有的物的价值?人的命运是否应当由物来控制和决定?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它本来是为人的,但它又会导致人性的扭曲。在人本主义经济中,经济活动中的“非人性”因素将受到有效的抑制,经济将进一步人性化。  相似文献   
56.
职工工参加民主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当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主流.借鉴国外民主管理经验,对推动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美国有关人民币汇率立法的晚近动向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美国参众两院针对人民币汇率提出了十几份法案,这些法案与此前的法案相比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的一个突出内容是把人民币汇率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提交WTO解决.美国若根据GATT第15条第4款向WTO申诉,不仅有悖于国际经济秩序的安排和IMF与WTO的国际分工,而且我国的汇率安排也不构成对GATT目的实现之妨碍.美国若依据反补贴协定禁止性补贴的规定,把人民币汇率问题提交WTO,或径直由美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则难以满足财政资助、利益给予和专向性等标准.美国这些举动胜算不大,但我国应对这些动态进行跟踪研究,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8.
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平衡是当前民事诉讼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释了民事诉讼中强化当事人证据收集力的趋势,程序结构视野中的两种证明责任观,分析了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错位现象,并提出导入证据开示制度,提升当事人证据收集力,平衡当事人证据收集力强弱与证明责任轻重的观点。  相似文献   
59.
ABSTRACT

The essays collect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explore what legitimacy means for actors and institutions that do not function like traditional states but nevertheless wield significant power in the global realm. They are connected by the idea that the specific purposes of non-state actors and the contexts in which they operate shape what it means for them to be legitimate and so shape the standards of justification that they have to meet. In this introduction, we develop this guiding methodology further and show how the special issue’s individual contributions apply it to their cases. In the first section, we provide a sketch of our purpose-dependent theory of legitimacy beyond the state. We then highlight two features of the institutional context beyond the state that set it apart from the domestic case: problems of feasibil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law.  相似文献   
60.
侯卓 《法学家》2020,(3):85-99,193,194
个人所得税法呈现"空筐"外观,实施条例及财税规范性文件循解释执行上位法、依授权制定规则、补充漏洞、创制规则四条进路实施规范续造。地方人大、政府的制度内规则创设权极其有限。税收事项技术性常被作为证成剩余立法权的理由,但此非充要条件。在组织财政收入的传统目标外,调控功能的植入吁求个税规则一定的灵活性。地区间差异使"净额所得"导向的个税规则应有区别,因地制宜的治理实践同样在应然层面消解税权集中的合理性。我国应区分财政目的规范与管制诱导性规范,施以不同程度的法定要求;在纵向适当授权的同时,在横向维度,于四条规范续造路径中分别甄选适于两类规范者。对各类规范续造,都要强化实体和程序控制,并建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