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209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36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对10年来中国行政学反思工作成果的梳理和评估表明,在行政学中国化、行政学研究方法以及行政学研究目标等领域,仍然存在诸多令人困惑之处.就行政学中国化而言,中国公共行政研究的“大问题”应为何物?就行政学研究方法而言,如何构建属于行政学自己的研究方法?就行政学研究目标而言,行政学需要排斥对策研究吗?这些困惑的提出和澄清,可能...  相似文献   
32.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优化是激励广大公务员实现共同行政目标的重要保障.但是在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原有的干部激励机制正日趋失去其强大作用,与此同时却没有及时地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公务员激励机制,使得公务员的激励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作为公务员制度优化主体在特定行政生态下进行的活动,选择行政生态学作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优化的方法论工具是极具解释力的.  相似文献   
33.
治安管理客体是治安管理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治安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学术界对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一直没有取得共识,表述各异,比较典型的有“对象说”、“影响因素说”和“社会关系说”等,这表明治安管理客体尚未被准确定位。基于“权益”来界定治安管理客体的概念,即治安管理客体为治安管理主体依法规范、调整和保护的合法权益,既有利于治安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又有利于公安机关正确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一些治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尊重保护人权,规范警察执法行为,防止权力滥用等方面体现出诸多进步。本文仅对其中责令12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没收以及取缔三项措施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5.
公共管理的方法论基础:从成本收益分析到合作收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经济学基于“经济人”假设,将每个人(组织)看作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并基于此建立了经典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公共管理理论则将人看成是一个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社会个体和利益相关者,存在着个体间的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并提升公共利益。基于合作博弈分析,公共管理应建立合作—收益的分析框架,以通过人类的合作机制,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36.
在治安管理处罚程序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存在一些不一致甚至是相冲突的地方,如回避、送达、简易程序、调查和暂缓执行拘留等。在执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遵循后者的有关规定。同时公安部应尽快对前者加以修订。  相似文献   
37.
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在人类本性、世界观和历史观、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交叉或重合,但在改造世界的方式以及对权力政治的态度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由于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在理论上具有交叉,它们可以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受新保守派的影响,布什政府的民主扩展战略成为理想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混合物,既有理想主义激情,又有保守主义的态度。正是这种理念的混合使得布什政府的民主扩展战略呈现出咄咄逼人的进攻性特点。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俄中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2001年俄罗斯经济发展指标反映了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行政改革的措施。国家公务员学院的研究领域更加宽泛。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电子政务”及“网上审批”系统 ,提出了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40.
论行政主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行政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区别导致行政主体概念的采用;行政主体直接的意义在于行政诉讼被告的确认,但作用并不限于此;行政主体的理论根基来自法学方法论,其实践基础却在于中国改革,改革中的主体分化是行政主体理论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