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33篇
各国政治   75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9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95篇
综合类   4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aking her cue from the recent Cindy Sherman exhibition at Metro Pictures, New York, 'New Photographic Work 2000', Meagher considers the ways in which feminist art critics have analysed Sherman's work since it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Douglas Crimp in 1979. Her claim is that analyses of Sherman's work are involved in a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images are useful or destructive to feminist politics. More importantly, what has come to be known as Sherman Studies places an emphasis not upon Sherman's art, but rather upon the identify of the artist. Instead of enquiring into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art works (are they feminist?), critics often end up asking after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artist herself (is she feminist?). Meagher's essay is in four sections: 'Encounters' traces the critical reaction to Sherman's work; 'In or Out of the Picture' considers the critical tendency to impose a narrative upon the work and the simultaneous insistence that this narrative is informed by the artist's feminist intent; 'New Photographic Work 2000' looks at the most recent reactions to Sherman'swork and prepares for the final section, 'Feminist Occasions', in which Meagher draws upon Nancy Miller and conside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minist critics and their resistant celebrity.  相似文献   
32.
In many European democracies, political punditry has highlighted the attempts of political parties on the left to court the ‘lavender vote’ of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individual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resence of a gay vote in Western Europe with a focus on assessing the role of sexuality in shaping individuals’ political preferences and voting behaviour. Empirically, the effect of sexuality on both ide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s well as party vote choice is analysed. Using a cumulative dataset of eight rounds of the European Social Survey between 2002 and 2017,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partnered lesbians and gay men are more likely than comparable heterosexuals to identify with the left, support leftist policy objectives and vote for left-of-centre political parties. The analysis represents the first empirical cross-national European study of the voting behaviour of homosexual individuals and sheds new light on the importance of sexuality as a predictor of political ideology and voting behaviour within the Western European context.  相似文献   
33.
赵建民 《东北亚论坛》2007,16(1):110-114
创建共同合作、协同发展的“东亚共同体”,业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历史事实证明:东亚地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一体化”的区域;它既有成功的、进步的古代“东亚文化圈”,也有反动的、失败的近代“大东亚共荣圈”,还有设想中的“东亚共同体”。然而,现实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直接关系到“东亚共同体”能否迅速建立的前提条件。为促进未来“东亚共同体”区域内的沟通和交流,需要在汉字的基础上创建共通文字,这不是复旧,而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人们思考构建“东亚共同体”时,在普遍关注经济协作的情况下,尤应重视思想文化观念的问题,因为东亚各国间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问题,不能光靠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手段来解决,而确实需要从思想文化观念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4.
满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挟带着"国语旗射"文化,与农耕型的汉族京师文化在冲撞的过程中,相互调适、相互吸纳、迅速交融。基于对京师汉文化的倾慕,满族大举入关后,并未采取历代国君对待前朝宫殿或焚烧或拆毁或废弃的做法,而是将明朝故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但满族统治者极为重视并竭力保持和发扬满族文化,甚至把这些文化视为巩固清代统治的重要国策,因此,在北京城强制推行满族文化,使得满族文化对北京的人文民风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严庆  李彬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52-158
在实现民族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民族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依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相互关系原理,贵州省实施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践表明,这一活动是一项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36.
马莉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0,(1):83-92,113,M0005
本文立足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这一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作为理论逻辑起点,探寻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本文认为以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习近平生态治理观所提供的中国实践,从生态治理制度体系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治理格局的构建、平等均衡的全球生态治理系统的推动等方面为国家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引领,是激发国家生态治理效能的根本之道,因而也将是一场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意义上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37.
文化哲学作为近年来的一种新兴学科,对其自身合法性的论证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国内学者们首先从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这两个角度对文化哲学的合法性展开论证。同时,他们还对文化哲学的涵义及其研究对象等问题进行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探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文化哲学的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38.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文化,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公民文化以民主的价值理性和形式理性为基本理念,又包容了民主的社会心理基础,对民主政治影响深刻.中国应培育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39.
公民文化视野下的政府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年的数据,通过多层次模型考察市场转型过程中国城市居民的政府信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对政府信任存在区域差异。在区域差异前提下,除教育程度、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变化等因素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外,社会信任对政治信任具有很大影响。可见,由于民众的社会参与而产生的社会信任会产生溢出效果,可以促进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4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发展先进文化。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事业还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要立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更加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