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153篇
工人农民   65篇
世界政治   7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5篇
法律   14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3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首先从进出口额、进出口增长速度及进出口额占各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几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日益增强.同时,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第三方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进行测算,表明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趋同态势越来越显著,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在出口上越来越强劲的竞争性.文章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大连开发区外企工会联合会(简称外企联)是一个隶属于大连市开放先导区总工会的内部组织机构。外企联建立10年来,在加强工会组织网络建设,提升工会组织维权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四平"、"四带"、"学校"、"顾问"、"创新"作用,取得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3.
由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以及国内疫情的起伏,使得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呈现出常态化和长期化的趋势。后疫情时期,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健康发展是工会组织的当务之急。集体协商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的根本制度和主要手段,工会组织要积极引导劳动关系双方在集体协商制度框架下主张各自的权利和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54.
在我国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充分认识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意义,规范三 方协商的内容、职责和企业方代表的主体地位,强化机制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55.
羊毛新行业集体协商中的主体及其运作是中国现在基本法律制度环境的自然产物,它能以最低的交易费用解决劳资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56.
徐梅 《外交评论》2005,(2):88-94
回顾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程,从投资、消费、改革开放与市场化角度分析举办世界博览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世界博览会能够促进投资、拉动消费,具有增长极效应、开放效应和市场化效应;从政府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与组织管理、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利用角度分析世界博览会亏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消极影响。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各种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57.
我们对于传统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多从私权出发,从而忽视了国家在这一领域内应起的作用。本文试图说明国家在中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地位应该得到加强,并且在不违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强化其外部贸易政策来实现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58.
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是工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旨是发展。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关系当事人根本利益一致,工会维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即工会维权追求的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互利共赢,以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利用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比较优势问题。本文认为: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双边和对比贸易投资关系的发展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市场机会和国际化环境,北京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面临着新的发展的机遇;北京在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不仅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还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北京在地理区位、研究开发与人才培养、经济辐射与金融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经验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值得决策层和学术界思考。  相似文献   
60.
Cultural policy during the Great War, rather than radiating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evolved from contemporary culture—propaganda, movies, and mass media. The state was a player, but quasi‐public organizations such as propaganda agencies, non‐state actors like the YMCA, and “public opinion” played important roles. The Committee on Public Information (CPI)—the government's propaganda committee—influenced Americans through books, advertisements, posters, and cartoons. This essay examines two of the CPI's efforts: the Bureau of Cartoons and the Division of Pictorial Publicity. In these materials, we can see the intersection of class‐based notions of gendered idealism and a developing media state's use of a sentimental culture of the Victorian middle‐class to represent and motivate the nation. With staff drawn primarily from advertising agencies and newspapers, the Committee's work shows how the formulation of cultural policy is the result of complex negotiated processes involving state interests, cultural liaisons, and ideological assump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