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论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郑和远航以前的中非关系、郑和远航与中非关系以及郑和非洲之行留下的疑问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郑和远航在中非关系史上的意义.中非关系源远流长,郑和远航将这一关系推至一个新的巅峰.在郑和之行与非洲的关系上,作者就郑和非洲之行的肇始、航线、结果、影响与意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郑和的非洲之行至少在6个方面留下了疑问,这些问题都在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22.
尤中 《思想战线》2002,28(1):71-78
明朝时期史籍对台湾的记载有不同的称谓 ,“琉球”指的是今台中以南地区 ;“鸡笼”指的是今台北之基隆市 ;台湾的称谓则出自闽音“台员” ,指的是今台北。这一时期 ,台湾与明中央王朝有着亲密的“封贡”关系。有明一代 ,台湾的历史是一部日本“倭寇”及荷兰、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入侵和大陆与台湾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至清顺治十八年 (16 6 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建立政权 ,此后台湾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23.
四、存神尽性 以上所论是<正蒙注>的心性论观点,现在来看<正蒙注>存神尽性的功夫论.船山在对<正蒙>的太和篇的解释中,在许多横渠论天道的地方都转向了人道的解释,如他在对<正蒙>"不如野马纲缊,不足谓之太和"的解释中,便特别提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肖太和之本体":此言体道者不于物感未交、喜怒哀乐未倚之中,合气于神,合神于性,以健顺五常之理融会于清通,生气变化而有滞有息,则不足以肖太和之本体,而用亦不足以行矣.(太和)[42]  相似文献   
24.
论郑和与东南亚的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他在国内从事多种伊斯兰教活动。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一事,中国史籍上没有涉及,但海外却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和传说。本文联系当时东南亚的社会背景介绍了海外有关记载,并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关于郑和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的研究很少的原因。作者认为,七下西洋期间,郑和在完成明廷使命之余,在海外传播伊斯兰教是完全可能的。海外有关的记载和传说,固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毕竟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线索, 有助于我们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全面情况,尤其是他在15世纪东南亚伊斯兰教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如事实确凿,这也是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5.
1957年秋冬(9月3日至12月2日),郑振铎应邀去东欧访问和讲学,先后到了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各地,还参加了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等一系列政治活动.在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的4天中,他查阅和抄录了敦煌文献并参观了博物馆等.郑振铎在出访时期,经常给家人和朋友、同事写信,并写有日记.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郑振铎当时并没有将其公布.目前整理出版的郑振铎日记和书信中保存了他在列宁格勒的见闻和观感,这是对苏藏敦煌文献在公布之前所能见到的最详尽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6.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业在面向东南亚“走出去”、与东南亚各国出版业合作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双方在市场体制、版权保护、人才结构、合作贸易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试图分析目前中国出版业在东南亚市场上面临的障碍及其成因、影响;对中国出版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对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7.
利胜因为同时作为明郑与菲律宾的代表,参与两者谈判,为史家所关注.但利胜与明郑的关系,却长期被学界忽视或误读.实际上,利胜的传奇经历,与他和郑成功及郑氏集团不同寻常的关系紧密相关.若非深得郑成功的了解和信任,利胜不会被选中出使马尼拉;同样,利胜自告奋勇代表马尼拉返回明郑,也因他与明郑高层的关系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利胜想通过他与郑氏的特殊关系,促成明郑与菲律宾的和平,并最终通过与郑泰等人的关系,完成使命.然而,利胜没能缓和与郑经的关系,当郑泰势力被清除后,他也被明郑抛弃.利胜在明郑的不同时期,际遇不同,反映了郑成功父子对天主教的不同态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明郑与天主教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8.
北宋末年,为躲避战乱,幸存的宗人及管理外居宗室的机构——南外宗正司、西外宗正司辗转南迁,最后西外定于福州,南外定于泉州。本文拟以西外宗子科举情况、摩崖石刻资料及知宗官员的世系等材料为切入点对入闽定居的宗室支系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9.
人们历来重视对《毛传》标兴的认识,却很少关注《郑笺》对《毛传》标兴的认识和发展。《郑笺》的这种认识和发展在形式上表现为对部分《毛传》标兴之诗不作兴体解,增加新的比兴诗和在注解上大量突破《毛传》一诗只标一处兴也;而实质上则表现为一是郑玄理解的兴的内涵与毛公有了一定的改变,二是郑玄将兴作为一种注释的体例较毛公有了发展和完善,言语上的用诗之兴正式转变成了文学上的创作之兴,以兴作为诗的一种作法和表现手法的阐释理论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30.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官任用考试制度。尽管科举制有许多弊病,但却提供了底层社会精英经由读书进入官场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破除了原由豪门士族把持国家政权的局面,这对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风气,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科举制是中华政治文化中重要的一环,曾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做出过重要贡献。科举制直接催生了不论门第的士大夫阶级的形成,间接衍生了台湾自清朝中叶进入文治阶段。在现代社会,科举精神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台湾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