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3篇
  免费   200篇
各国政治   179篇
工人农民   283篇
世界政治   1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4篇
法律   1896篇
中国共产党   416篇
中国政治   1038篇
政治理论   385篇
综合类   289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495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尹明生 《行政与法》2005,(5):115-116,119
《担保法解释》暗含禁止公司为股东与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之意。在中福实业公司担保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思路是:股东会决议通过的公司为公司股东债务提供担保有效。在幸福实业担保案中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是: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的公司为公司股东债务提供担保也一律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在公司对外担保效力问题的立场有些含混。  相似文献   
12.
无诉讼即无宪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宪法之生命在于宪政 ,而宪政之精髓则在于法治 ,惟法治之精神方可葆宪政生命之树长青。宪法诉讼既是宪政法治存在的基本标志 ,也是宪政法治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说 ,没有宪法诉讼 ,就没有宪政。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背后是一种全新的革新机制。这种机制在中国过去任何的制度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这种机制的压力和经验几乎全都来自外部世界。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所导致的由内生型改革走向外生型改革的挑战,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层面都进行了创新,但从进展看仍然面临从外部到内部的不平衡问题。为了迎接全球化条件下的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样化的深刻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真正着眼于长远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行为教育势在必行。法律行为的可变性和社会性是法律行为教育理论依据的关键 ,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法律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论检察机关民事诉权所及的范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检察监督理论和公益原则 ,检察机关应当具有一定的民事诉权。检察机关的民事诉权所及的范围应当包括 :违反亲属法并损害或危及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 ;环境污染和产品责任等公害行为 ;垄断行为 ;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领域的犯罪如信用卡犯罪、制贩假币犯罪、证券类犯罪、信用证犯罪,以及企业管理、知识产权、涉外性涉税领域等方面的犯罪将会急剧上升。必须尽早采取防范对策,才能有效遇制此类案件的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7.
切实解决好责任区刑警队与派出所的协作关系,事关刑侦工作改革和派出所工作改革的成效,关系到公安机关打击、防范两支主力军的作用发挥的问题。如何理顺队所关系,提高打击和预防犯罪的整体效能,共保一方平安,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应从转变观念和提高认识、夯实基础和共同建设、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建立制度和明确责任四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警察出庭作证:透析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警察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在国外十分普遍,然而我国一直将警察排除在证人之外,警察出庭作证少之又少。我国警察应当出庭作证,但应限制在特定范围之内。在目前情况下,警察出庭作证还存在较大障碍,这恰恰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学论争,学讨论乃至学批评中,都能发现30年代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因此,本的探讨对加深理解3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学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章分别从学论争的起因,论争中各方所关注的重心、论争各方的心态,对话的基本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方面,论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要学论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显的特征,并进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诉讼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其公正性,而诉讼平等,作为与诉讼公正同等重要的概念之一,则被视为实现诉讼公正的必由之途或形式标志。文章在界定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内涵之后,讨论了与诉讼平等相关的两个问题:诉讼中立与实质平等。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了诉讼立法中有违诉讼平等的几项缺失,如被告人答辩无限制性规定等。最后提出了改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