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7篇
  免费   241篇
各国政治   172篇
工人农民   286篇
世界政治   1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3篇
法律   2761篇
中国共产党   510篇
中国政治   1353篇
政治理论   495篇
综合类   37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450篇
  2013年   593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673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784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771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301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31.
Reviews     
《The Modern law review》2002,65(4):629-648
Books reviewed:
Christine Gray, 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Use of Force
Phoebe Okowa, State Responsibility for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Brian Leiter, Objectivity in Law and Morals
Robert Wintemute and Mads Andenas (eds.), Legal Recognition of Same–Sex Partnerships: A Study of National,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Law
Gillian Douglas, An Introduction to Family Law
Sandra Fredman, Discrimination and Human Rights: The Case of Racism
John Monahan et al, Rethinking Risk Assessment: The MacArthur Study of Mental Disorder and Violence
Jenny Fleming and Ian Holland (eds.), Motivating Ministers to Morality  相似文献   
32.
30年代是中国20世纪学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在其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学论争,学讨论乃至学批评中,都能发现30年代学论争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特点的遗存,因此,本的探讨对加深理解30年代乃至整个20世纪学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章分别从学论争的起因,论争中各方所关注的重心、论争各方的心态,对话的基本方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等方面,论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重要学论争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显的特征,并进而分析了这些特征得以形成的30年代特殊的政治化语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33.
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立法是行政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解决当前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规范现象,必须加强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立法。公务员行政责任追究立法,在立法模式上应采用半统一立法模式,在立法思想上应贯彻宁疏勿密立法思想,在立法原则上应坚持教惩结合立法原则。  相似文献   
34.
Legal context: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commercial risk allocation clauses intypical open source licence terms and discusses their enforceabilityand implications. Key points: The enforceability of warranty disclaimers and limitation ofliability clauses in common open source licence terms is questionable,particularly in a cross-border context, and commercial licensorsshould take additional step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down-streamrisk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pen source software presents a number of unusual commercialissues, because it is available free of charge and the providerstry to disclaim warranties and liabilities. End users and resellershave to adjust their own in- and out-licensing models to accommodatethi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35.
关保英 《法律科学》2007,25(3):46-56
行政成文法是现代行政法的主流,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格局和法治理念的变化,行政成文法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状态已岌岌可危.但这一问题并未引起我国学界的广泛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我们对行政成文法主义的危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认为其存在诸多先天的不足,这些不足正是导致行政成文法危机的诱因.行政成文法危机的产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从国家权力全球化倾向、利益组合多元化倾向等角度可得到佐证.为了应对行政成文法主义危机的客观现实,我国行政法治的走向应有新的进路,包括行政法理念符合时代精神、行政法治大系统相对开放、行政法体系予以分解、行政法渊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36.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任 《法律科学》2007,25(5):145-154
建立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是完善我国合同法的迫切需要.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当事人是否可以像在两人合同中一样协议变更或解除第三人利益合同.在没有第三人同意的情况下,当事人行使变更权和解除权虽不应当完全否认,但是必须受到限制.具体标准取决于建立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宗旨和该合同的特征.作为一般法规范的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制度将与我国现行合同法律法规共存,形成完整的体系.并在实践中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37.
论行政征收的公共利益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弘道  吴亮 《法律科学》2007,25(6):46-53
公共利益需要是行政征用的首要原则,公益性的有无是判断征用合法与否的重要要件.我国的行政征收制度忽视区分公共利益的应然层面和实然层面的两层含义,侧重于维护"绝对的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的讨论,应当着眼于支撑着公共利益应然性表达的实然性表达,即行政和司法审查的制度结构和运作过程.从这种角度出发,应当重点考虑公益界定向程序化和技术化的界定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38.
关于构建我国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开是行政主体应尽的法定义务和职责,行政不公开应属于行政不作为的范畴。没有相应法律救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行政公开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必须构建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本文从构建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理论依据分析入手,结合国外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行政公开法律救济制度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9.
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若干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新近发展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总结,特别是确立了以追缴被非法转移的犯罪所得或收益为中心的司法协助新体系,放宽了双重犯罪原则对非强制性司法协助活动的限制作用,全面推广司法协助"中央机关"的联系机制,同时,倡导各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纳远程视频听证和联合调查的取证新方式。这些发展所涉及的一些新规则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0.
In this commentary, the call for clinical humility and judicial vigilance in custody recommendations is confirmed as valid and 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 where the child custody report writer has for some years been permitted to express an opinion on the ultimate issue, is considered. The inherent risks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the question of who of the judge and the social scientist might be better placed to decide the exquisitely difficult children's issues after family breakdown is touched upon. It suggests that a combination of the expert's opinion and judicial fact finding probably produces a result that is as good as it gets. But a greater danger is highlighted. It is the impact of the adversary system, and whether it is suitable in any event to these sensitive cour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