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98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06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2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51.
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做法和经验,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的.宗教神学控制论、道德约束观、礼乐治国论、无为而治以及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社会管理思想.统一的社会信念和中央政权的强大、注重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共同治理社会、综合为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治理经验.历史上,中央政府统治力的下降、吏治腐败、对重大灾荒事件应对不力、因社会矛盾和冲突而引发的农民起义等,多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主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管理,虽然主要应当专注于国内治理与内政建设,但抱持全球化的视野,对国际局势变化给予关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及明清时期。由于古代监察制度本身的缺陷加之受“人治”的影响,尽管它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其历史局限性在所难免。借鉴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当今我国监察制度建设,必须保证监察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重视监察立法,健全监察的法律法规;严格选拔和考核监察官,不断完善监察职能。  相似文献   
53.
社会转型、法制化与法院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的法化程度不足,依法审判并不尽如人意。由于社会革命和政权建设破坏了传统的地方自治共同体,经济体制改革又瓦解了单位制,使得依赖于共同体和社会性制裁的民间调解难以恢复历史辉煌。经过几十年法制化的浸染,司法权威获得了社会的基本确认。调解与司法两个元素发生耦合,是法院调解在持续萎靡之后又在新世纪复兴的根本原因。但由于司法政策与程序制度之间出现断裂,法院强调调解出现了自我消解的危险趋势。只有继续加强审判制度建设,理清审判与调解的相互关系,并确定二者各自应有的相位,方是利用调解化解纠纷、满足转型时期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向法治迈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4.
盗掘古墓葬犯罪是妨害文物管理罪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犯罪行为。我国盗掘古墓葬犯罪呈现集团化、专业化、暴力性、腐蚀性等特点。公安机关和文物管理部门应当充分依靠群众,从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对此类犯罪予以预防、控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55.
裁判的正当性和裁判的终局性是刑事审级制度建构的两大基本目标。我国两审终审制的建构基本上遵循了大陆法系的模式,但第一审程序在吸收不满、保障裁判的正当性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不足;第二审程序的某些方面亦有待完善,其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裁判的终局性几乎不成问题,但裁判的正当性则主要来源于实体的正确性。我国刑事审级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首先应当着眼于从第一审程序加强裁判的程序正当性,其次应当对第二审程序加以完善,并在完善再审制度的基础上赋予当事人更多的上诉机会,从而使终局的裁判更加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56.
犯罪规定的正当化理论在刑法学中至今仍无一席之地,犯罪规定的正当化问题或者湮没于刑法的机能之中,或者在刑罚的正当化理论中若隐若现,即使在罪刑法定主义的时代呼唤下,它也仅有微弱的回应。这是刑法裁判规范优先观念的产物,建立市民刑法,应树立行为规范优先的理念,重视犯罪规定的正当化问题,为此必须转变观念,必须反思法益之概念。  相似文献   
57.
在古中国和古罗马“家”有共同之处,都是位于公权力的末梢。古中国家父权成为发挥“家”的政治职能的工具;古罗马家父权是家庭王国的主权。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产生了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家作为一个“国中之国”,随着专制主义色彩的浓化而不断加强。在古罗马,随着对外疆域的扩张,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家从家庭的藩篱中解脱出来而取得独立的法律人格,家的政治组织、家族本位色彩日益消褪,并逐渐向维持家庭成员物质和感情生活的价值取向过度。  相似文献   
58.
家庭教育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之光闪耀其中。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不管是古代官宦家庭还是现代领导之家,因其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尤其需要正确的教子方法。尽管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家训教化内容、途径和方法有许多已落后于时代,但作为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其基本内核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网络环境下,如何在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平衡,以适应通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合理使用制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缓和作用。文章提出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并对其合理使用的范围做了界定。  相似文献   
60.
权利冲突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利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利益冲突。但法律的局限性使得法律规则系统出现种种漏洞,使得利益冲突并未能完全消除反而转化为权利冲突。在法律意义上,一般通过立法途径消除或减少权利冲突,通过司法裁判途径最终解决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