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114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11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叠音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集中体现了汉语文学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但大多数情况下汉译英只能舍其形式译其意义.文中以《红楼梦》及Hawkers的英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为例,探讨汉译英过程中叠音词的音美、形美以及意美的缺损.  相似文献   
362.
周艳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3):184-188
贵州汉语中有一批词语在汉语古籍文献和其它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应的词语,但却在侗台语诸语言中可找到与其语义相当、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说明它们来自侗台语,可以定之为“底层词”。贵州汉语中存在着侗台语底层语言的事实,对探索贵州汉语发展史和民族关系有重要价值;进行贵州汉语中侗台语底层词的研究,对保护侗台语这一濒临灭绝的、具有地方性的、民族性及古老文化特色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3.
话语群理论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文章利用话语群理论,通过对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利用立法自治权制定系列森林保护法规后的话语群反应和各个话语单位间的互动效应的考察与分析,全面解读民族自治地方的森林保护立法的社会各层反应.  相似文献   
364.
刘冰 《河北法学》2006,24(6):156-159
婚姻从原始状态起便是世界上最生动的生活内容之一,婚姻制度则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对婚姻合法化的确认,在我国悠长的人类文明史中不乏各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婚姻制度.有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已消亡,有的直到今天仍影响着我们.  相似文献   
365.
在我国古代,很多科学的审讯方法被应用到侦查破案中。这些方法主要有察言观色、反复诘问、迂回渐进、口供与物证相印证、用证与教育相配合。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不仅避免了刑讯逼供,而且使案件得以顺利侦破。这些方法对现代的侦查讯问实践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66.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造成文化冲突。因此,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学习语言必须同时学习文化,尤其是必须学习语言与文化相关的那些知识,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语言和更好地使用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67.
我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司法鉴定技术广泛运用于审判实践。宋朝在唐朝的基础上,将法医检验制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以法医检验为核心的司法鉴定在宋朝的审判中得到了更为普遍的运用。也正因为如此,有着显著特点的宋代司法鉴定技术在我国古代司法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68.
民族古籍是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针对有关法制不完善的现状 ,从运用法律保护少数民族古籍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69.
法律文书中的模糊词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政法学刊》2000,17(2):94-97
法律文书在大量使用确切性词语的同时,还必须适当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词语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更确切的表意。法律文书在表述难以具体确定的时间空间、无法或不必确定的程度范围、难于或无需准确描述的频率数量、带有预测推断性质的内容情节、不便或不宜直言的情景事实等状况时宜用模糊词语。运用模糊词语可以使法律文书的语义更确切、表述更严谨、文风更庄重、章法更协调。法律文书在使用模糊词语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越一定的“模糊度”,不能偏离具体的题旨语境,不能忽略其与确切性词语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370.
在对140篇有关中国古代官吏赃罪研究的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1980—2006年,中国古代官吏赃罪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格局与中国古代赃罪立法的"草创—完善—成熟"的历程基本同步;学者对中国古代官吏赃罪的研究质量较高,研究热点出现在惩贪肃贿、法律与制度研究两个领域,这种趋势在2000—2005年之间显得更加明显;中国古代官吏赃罪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官吏赃罪的犯罪构成、官吏赃罪涉足的领域、官吏赃罪的犯罪走向及趋势等成为研究中的盲点,对受赃法律的动态的、功能的研究不够,研究视角狭窄,研究资助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