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struments of antitrust regulation in Russia becomes behavioral merger remedies. At the same time, price requirements account for an essential part of such remedies. The issuance of remedies is expected to restrict price increase and, simultaneously, protect consumers from the welfare decrease.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price remedies may produce a negative effect at the price level.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behavioral merger remedies of the Federal Antimonopoly Servic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ffect the price level. The main assumption implies that issuance of price remedies by antimonopoly authority may cause downward price rigidity as a result of ratchet effect or tacit collusion. The article includes analysis of 11 mergers with behavioral remed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6-2010 and price dynamics for 14 products. 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issuance of price remedies brought about downward price rigidity was not confirmed.  相似文献   
62.
诺尔——本灵顿原则是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几个案例确立的联邦反垄断法中的一个原则,其主要含义是:根据《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规定,即使竞争者通过游说政府而改变法律将会削弱竞争,其行为也不违反反垄断法。诺尔——本灵顿原则是协调《谢尔曼法》的重要目标与公民请愿权利和各级政府有效决策之间关系的产物。诺尔——本灵顿原则对中国的反垄断法执法也有一定启发意义,在执法过程应当全面协调经营者的竞争利益与其他经营者的宪法权利、与政府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建立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破产立法采企业法人破产主义 ,消费者不具备破产能力 ,这一立法上的滞后已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围绕消费者破产制度 ,文章阐述了建立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提出了建立我国消费者破产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4.
反垄断法核心设施理论中争议最大的是对核心设施的界定。以往的界定方法尽管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核心设施的一些特性,但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中,美国"MCI"案中法院提出的标准存在逻辑上的同语反复;公共利益标准将有待澄清的问题转化为了另一个不确定的问题;竞争者标准忽略了市场的整体效果;消费者偏好标准只是对于特定情况的处理,不能成为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核心设施界定的关键是对"不可复制性"的理解,通过借鉴相关市场界定的方法,可以确定替代发生的范围,以及替代实现的程度,从而对正确地适用核心设施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5.
受控承运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控承运人 ,即美国所监管的国有承运人。受控承运人制度是冷战的产物 ,目前受其影响最大的就是我国国有承运人。本文就受控承运人制度的历史、特征、监管、豁免、执行机构以及该制度下的我国国有承运人进行了研究 ,并对受控承运人制度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66.
我国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乔生  陶绪翔 《现代法学》2005,27(1):112-118
知识产权性质上是一种私权垄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易于被滥用。我国反垄断法应将限制知识产权滥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考虑权利各方的利益,特别注意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协调,同时,设置独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并适当考虑法律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7.
试论强制要约收购豁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炳安 《法学论坛》2003,18(6):50-56
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建立强制要约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如果对该制度僵化操作,则又易损害公司的整体利益从而最终损害股东利益。建立强制要约豁免制度可以克服这一局限性。我国《证券法》原则规定了强制要约豁免制度,但豁免的具体情形尚无明确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豁免体制、豁免情形及其豁免程序。  相似文献   
68.
浅析仲裁员之责任制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员责任制度”的构建是现代仲裁制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本文将仲裁性质的基本理论作为确定仲裁员责任制度的出发点,通过对仲裁员责任的性质、豁免以及其与仲裁机构的责任分配的分析,试图在阐明其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之现状,对仲裁员责任制度加以初步地剖析与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9.
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慧 《行政与法》2006,(11):65-67
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已是当务之急。我国有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规范效力层次低下,缺乏应有的权威性;规范原则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召回管理主体不明以及管理主体不具备专业性,导致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功能难以真正实现。应制定有关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基本法律;修改《产品质量法》关于“产品缺陷”的界定,统一产品召回标准;明确规定发展缺陷不能成为召回责任的免责事由;建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机构体系。  相似文献   
70.
胡铁 《河北法学》2011,29(10):173-179
2010《横向并购指南》体现了美国政府关于横向并购反垄断审查政策最新发展。一方面,2010《指南》维持了1992《指南》中一些重要的方面,同时,2010《指南》也对1992《指南》作出了较大的修改。2010《指南》所体现的横向并购反垄断审查政策和以前相比,审查重点有所变化,审查过程更灵活,分析工具更多元化,审查中考虑更多的因素,审查范围会更广,而审查的门槛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