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43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159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180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2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1.
论社会科学迁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孝 《思想战线》2006,32(1):77-83
西方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地缘文化,是维护现代世界体系中处于霸权地位的西方中心国家利益的认知符号体系。它具有统治、制约边缘国家的性质。当西方社会科学来到我国,就有可能嬗变为意识形态,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应该构建立足于本土和社会公正的批判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92.
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命题中所包含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 ,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的统一历史 ,这种“世界历史”的产生使社会发展中的“跨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正是在 2 0世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跨越“卡夫丁峡谷”必然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对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过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苏东剧变后,全球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中国改革开放20余年的辉煌成就向世界证实,能在现代生存和发展的现实社会主义只能是面向市场的、民主的、世界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4.
张秀平 《青年论坛》2014,(4):145-148
"于正剧现象"的特征是"叫座不叫好"。这种类型的电视剧违背艺术真实的美学原则,文本中充满大量的虚假情节、虚假人物、虚假环境、虚假道具。既不符合直观真实或超现实真实,又不符合主观真实,更难以达到客观真实的美学高度,是一种典型的高碳艺术。大力开发符合艺术真实,特别是实现客观真实的低碳艺术,这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5.
桂林状元文化体现了广西在科举制度时代“一带河山,少壮努力,出人头地,梦想成真”的“甲天下”精神..桂林状元文化的优势积累与科举文化的长期接力,是广西成为“大儒之乡”的文化渊源与推动力之一,也是广西人走向与走进中国的政治舞台与军事前台的推手之一。  相似文献   
96.
97.
解放区文学“大团圆”结局现象的产生 ,与解放区文学所承载的政治宣传使命有关 ,与解放区作家追求文学的大众化、民族化、通俗化思潮相关 ,体现了作家们对“五四”文学所作的某些反拨的自觉。这一文学现象 ,有它存在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缺陷与遗憾。  相似文献   
98.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杰出文献,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它创造性地阐释了许多文艺基本问题,对美学理论有多方面的贡献。说《讲话》是"庸俗社会学"或"文艺政治学"是不妥当的。《讲话》思想和精神"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它对当今的文艺建设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
全球性风险和安全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全球风险社会理论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阐述了现代社会的风险特征,以及在现代风险挑战下传统制度的解构和风险治理机制的瓦解,并探寻由自反性现代化向世界主义迈进的路径,以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文章剖析了现代风险社会理论的要点,提出了该理论应对全球风险存在的局限性,认为我国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当中有关人类安全共同体的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倡导以人类整体利益为导向,以发展为基础,以共商共建为原则、互利共赢为目标,实现了对现代风险社会理论的超越,为人类社会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This essay engages in a dual-disciplinary theorizing of reflexivity as response to crises of democratic representation. We trace this crises through the parallel lenses of democratic theory and art history. As political theorists explore alternativ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eople,’ contemporary artists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responses to the crisis of monist representation. In both state institutions and in participatory art – and in the theorizing of both – we find the rejection of monist representations of ‘the people’ and the embracement of pluralist, partial, and proximate representations. These public reflexive spaces give voice to new, partial publics, and call attention to past and present exclu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