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205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98篇
综合类   18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利体系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给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和实践带来了严重挑战。如何保护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人们面临的迫切问题。因此,通过立法手段确保网络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享有同样的权益保障,构建一套完整的网络消费者的权利体系是网络经济时代人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82.
从法律经济分析的三种范式 (方法论的最基本层面 )切入 ,对法律经济分析方法这一重要理论问题予以讨论 ,并在讨论三种分析范式的基础上 ,作为补充 ,说明了法学中的一般方法论在法律经济分析中的特殊意指。  相似文献   
583.
倪洪涛  刘丽 《法律科学》2006,24(4):29-36
西方福利法治国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福利病”,如不经济性、庞大的政府机构和如牛负重的财政压力等等,并最终导致了福利国危机甚或宪政危机的全面爆发。在“福利国”的反思浪潮中,诺齐克的“最弱意义国家”对抗着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回应着马斯格雷夫的“公共财政”学说,但问题的真正破解似乎必须回归自由主义传统,实现税权的有效规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584.
浅草-沉钟社是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文化抉择的.与上一代激进反传统的知识分子不同,他们从中西文化调和的理念出发,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兼收并蓄的理性态度.这既与其曾经接受过的传统教育有关,也与因年龄差异而形成的文化心理有关.这一文化态度,使他们在建构其以个性主义价值观和人道主义伦理观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时,能自觉汲取传统文化的有益养分,从而在观念层面上实现自己所提倡的"输贩欧西文化"与"复兴和光大""中土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85.
政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都必然体现一定的价值取向,受一定的价值观念的指导.同时,对政治制度的评判除功利性标准外还应包括价值标准.当代中国要完成推进政治制度建设、完善政治制度的历史性任务就必须解决价值选择问题,即政治制度建设的价值目标问题.它包括:当代中国政治约束性条件、内容、动力机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86.
Education is both a right and a responsibility.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s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affirm the right of all children to education. This right is spelt out in the education legislation of all states and territories in Australia. Education is not only free but is compulsory for all children between certain ages. The obligation is imposed on parents (in accordance with definitions contained therein) to ensure that their children are both enrolled at and attend school. However, parental choice of education provider is allowed within each jurisdiction by way of state, private or church schools, all of which are registered and regulated to varying degrees by the state. The legislation of each jurisdiction also makes some degree of provision for parents who choose to opt out their children from any formal education setting and to educate them at home. Home education is also subject to state regulation. The assumption by the state of the responsibility for education guides this policy and legislation. The argument for state control of all education, no matter how and by whom it is provided, is that the state has an overriding interest in ensuring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its citizens and the growth of its 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state acknowledges that the responsibility for education is shared with parents, primarily by providing penalties for parents who fail to ensure enrolment and attendance of their children at a school. There is evidence that more and more parent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orldwide are choosing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at home, and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ustralia is part of this trend.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balanc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ercise of parental choice and responsibility in education, and stat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t does so by examining the means by which the legislation of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allows for choice in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to educa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home education, places limitations on that choice and imposes control on the delivery of education outside state schools.  相似文献   
587.
监听措施的采用是各国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形势的一种必然的有效的选择,但监听措施是以侵犯公民基本权利为代价.因而,监听措施的适用必须进行利益衡量与价值选择,遵循比例原则,进行法律规制.我国刑事程序立法应明确规定监听应遵循必要性原则、监听的适用范围、适用主体及监听措施的核准权主体.应当建立对被监听者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588.
自然人姓名问题涉及不同的法律领域。2020年我国《民法典》第四编第三章为自然人姓名问题提供了最新的实体法保护规则。早在11年前,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就已对自然人姓名问题作出了规定。在国际私法中,个人姓名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法院地国应适用何种连结点以确定涉外个人姓名的准据法。我国《法律适用法》第15条和第46条分别对涉外姓名确定和变更问题、涉外姓名侵权问题规定了法律选择规则,同时第5条对涉外姓名法律选择设立了不得违反我国公共秩序的最低界限。然而,我国对姓名国际私法规则采取“归并”的立法模式,没有对跨国姓名权法律选择和其他涉外人格权法律选择进行区别处理,未回应我国《民法典》姓名权在人格权领域的特殊性,而且忽略了《民法典》第1056条婚后夫妻姓名的平等价值和第1112条允许灵活选择被收养儿童姓名的立法意旨。虽然我国《法律适用法》姓名国际私法规则与《民法典》姓名实体法规则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二者互为补充。我国《法律适用法》有必要随着《民法典》的实施而对涉外姓名国际私法规则予以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589.
刘俊海 《法学论坛》2021,36(2):76-88
《公司法》与《民法典》无缝对接、有机衔接、同频共振、相辅相成《民法典》中的基本原则普适于公司法律关系,诸项具体制度也可补充适用。《公司法》对特定事项有规定、而《民法典》无规定时,应适用《公司法》。两法对特定事项均有规定、但相抵触时,应优先适用《公司法》。两法对法人制度的规定详略不同、但不相抵触时,应优先适用《公司法》。两法在很多公司法案件中可兼容并用,协同共治,互不排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关怀弱势群体和禁止权利滥用共同构成民法八项基本原则。而公司法有其独特原则,如等价有偿、尊重与保障公司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慎重解散公司、坚持商业模式的包容性、促进公司的三重营利性、弘扬股权文化、鼓励公司社会责任和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原则。要尊重《公司法》的特别法地位,必须切实扭转司法实践中的“轻公司法化”现象。修改《公司法》和解释《民法典》应着眼于消除规范冲突,预防制度真空,铸造制度合力。  相似文献   
590.
关于未成年人的教养保护,大陆法系国家和英美法系国家分别采取了亲权与监护并行以及由监护吸收亲权两种立法模式。应在对亲权和监护制度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教养制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关注大陆法系国家亲权制度的现代发展,借鉴亲权制度现代发展的成果,就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养保护设立父母照顾制度,与监护制度一起实现未成年人的民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