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篇
  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82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488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469篇
政治理论   133篇
综合类   10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ABSTRACT

Prisoners serving indeterminate sentenc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do not know when or if they will be released from prison. Release and progression decisions are determined by the risk the ISP presents of reoffending. This makes the assessment of risk a high stakes business for ISPs. Whilst there is a large body of literature focused on prisoners’ general experiences of prison, there is an absence of specific empirical exploration of prisoners’ experiences of risk assessment. This paper aims to address this gap by reporting the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ISPs’ experiences of psych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nterviews with 10 ISPs were conducted and analysed using Grounded Theory method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risoners experienced the prison environment as characterised by violence, volatility and suffering. Psych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is embedded within this emotionally and physically challenging context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experience of suffering. Within this context, prisoners felt stuck, powerless and out of control in relation to risk assessment, and experienced psychologists as untrustworthy yet powerful. Understanding prisoners’ experiences is the first step in resolving some of the long-reported difficulties in work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psychologists and prisoners as well as making the process more procedurally just.  相似文献   
62.
长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总有各种原因,有现实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体本身的原因,对个体来说,其深层心理原因是导致心理障碍的核心根源。而深层心理原因中,大学生的"超相"人格则是重要的原因。这里的"超相"概念为作者首次提出,是根据大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普遍深层心理问题结合国内外深层心理学思想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63.
乔长水  侯东喜 《学理论》2012,(7):111-112
细致分析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情况,就不难发现其自身的基本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发展变化;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充分认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规律,加强党组织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对于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了增强基层教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教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教工、促进和谐的作用,详细分析了基层教工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并提炼出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好办法、好措施,以推动公安院校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5.
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思想观念系统,主要包括位于基础层次的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列在中间层次的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和居于最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级的内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发轫于空想社会主义,集成于科学社会主义,突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源于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特定时代场景下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和价值愿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需进一步凝练。探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结构分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6.
刘红彦 《行政与法》2012,(12):96-99
当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成功;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和完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能应对危机,迎接挑战。而加强政治道德建设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迫切需要予以重视的问题。因此,当务之急是通过政治道德建设,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67.
黄刚 《桂海论丛》2012,28(2):54-5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有着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截然不同的理论和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突出建设的社会性、强调治理的公共性、关注需求的日常性、关涉布局的综合性。这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出来的基本特征表征着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专业化和自主化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8.
自2010年以来,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逐渐扩大,现如今它已然成为人们交流互动与发布消息的重要网络平台。大学生作为一个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早已对于微博的使用了如指掌,与此同时微博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各个方面,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入手,阐明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种种影响并说明其对策。为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9.
面对当下社会矛盾重重、国人道德底线一再下滑的现状,人心改造工程是未竟之业。本文考察三位民国时期基督徒知识分子的墨耶对话,他们主张墨耶之爱能够为当时社会提供改造人心的精神动力,并以此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今天重新研究这些身为基督徒的知识分子对墨耶的比较研究,对当下改造人心,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积极意义:墨耶之爱的价值内涵不仅对普通人具有道德示范作用,更要求领袖人才先改造自我,以身作则。  相似文献   
70.
心理契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契约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工具,正在被视为解决组织与员工之间矛盾的基本方式受到关注。实践表明,和谐劳动关系的建构与发展,离不开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在管理实践中,应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