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9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理想信念教育应和灌输科学的思想理论,三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学习与实践,拓宽教育渠道,更新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使新时期的理想教育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2.
“亲亲得相首匿”是我国古代的司法传统,这一传统也为现代世界刑事司法潮流所认同。而我国当代刑事司法却忽略了特殊证人———近亲属证人的权利,即拒绝作证权。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建立近亲属作证豁免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是道德的灵魂.守法是道德的后盾.明礼是道德的窗口,诚信是道德的支柱.团结是道德的品格,友善是道德的标准,勤俭是道德的传统,自强是道德的追求,敬业是道德的表现,奉献是道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货币犯罪的法益既包括国家的货币发行权,又包括货币的公共信用;货币犯罪中原则上,伪造既包括伪造也包括变造,伪造既包括有形伪造,也包括无形伪造;变造既包括有形变造,也包括无形变造;刑法总则第十四条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决定了货币犯罪行为人对“货币”的性质均应当明知;持有假币罪过重的法定刑设置违背了持有型犯罪的法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冲破“两个凡是”,解放思想,破除僵化的宣言书;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它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他为我党重新确立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愤影响定罪量刑是中国刑事司法的现实图景。民愤作为外在的监督力量能够促进司法的良性运作,我们应该正视民愤,杜绝打击、压制民愤,让民愤得到充分表达;但是,司法有其独有的运作规律,民愤与司法在案件的具体裁量上存在着种种冲突与矛盾,民愤不应干涉到个案的具体裁量。  相似文献   
17.
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的应然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建平 《法学论坛》2007,22(3):59-64
刑事政策与刑法的关系一直是个争议问题.在刑事法治观念日益深厚而刑事政策地位日隆的今天,讨论二者的关系意义尤其重大.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的核心,是在区别二者前提下的互动、制约、促进关系.刑法对刑事政策的制约主要涉及刑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是法治的要求,是权利保障的要求;刑事政策对刑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法律的制定、实施和法律变革上,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防卫的要求.而倡行法治、保障人权是刑事政策和刑法都应该奉行的基本原则,是已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刑事司法实践所证实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不需要人为地附加任何指导思想。理论权威是对实事求是的限制和误导。实事求是是对理论权威的超越和革命。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拒斥一切理论权威。  相似文献   
19.
纵博 《法律科学》2014,(4):69-77
由于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及司法解释欠缺指导理论,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也未能清晰界定基本的证据法概念,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将各类不同的证据规则都以"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的形式进行规范。从证据法理上可将我国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大致分为四类,即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证明力评价规则、严格证明规则。对于这四类规则,要分别从法理出发探讨其合理性及适用问题。对于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说,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典型案例等有效方式对其实践适用进行指引;对于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来说,要使其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并改变其适用方式;对于证明力评价规则来说,那些对法官采信证据形成不当限制的规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适用;对于严格证明规则来说,要将严格证明解释为一个独立的成为定案根据的条件,并且完善举证质证方式、心证公开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罪名的确定及其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形式意义而言,罪名的确定即确定犯罪之名;就实质意义而言,罪名的确定揭示犯罪本质。罪名的确定同时还是司法机关的一项刑法解释活动。罪名确定的原则在充分实现罪名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当反映其属性特点。罪名确定的原则应坚持以罪状为依据、准确、简明以及合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