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5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切实加强和改进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2.
Sever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ictims judged to be innocent are more liked and helped by observers than victims judged to be noninnocent. Nevertheless, objectively innocent victims are very often secondarily victimized (blamed, devalued, avoided, or have their suffering minimized), and judged as deserving or as being in a just situation. An impressive amount of literature shows that high believers in a just world victimize the victims more than low believers, judge them as more deserving and think they are in a fairer situation. But the evaluation of the joint impact of the innocence of the victim and of the observers' BJW (belief in a just world) on the observers' reactions to the victim has been left undone. This study aims to throw some light on this subject.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a 2 BJW (high; low) by 2 victim's innocence (innocent; noninnocent) between-subjects design. No interaction effects were found, but the forms of secondary victimization, as well as the judgements of justice and deservingness, were mo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the condition where the threat to BJW is higher.  相似文献   
103.
法治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是刑事法律体系中的最后屏障,是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让法治成为所有监狱人的一种信仰。所谓监狱人,既包括监狱人民警察,又包括服刑人员及其亲属甚至包括被害人和周边群众。所谓法治信仰,既切实接受法律的保护,又真诚接受法律的约束。中国人法治信仰了没有,作为社会缩影的监狱人可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4.
105.
郝备 《政法学刊》2013,30(4):40-44
民族文化冲突造成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政治文化的嬗变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隐性文化因素.缓解与避免文化冲突必须进行民族文化适应.目前,西部地区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影响当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冲突的影响,将文化安全纳人法律的框架之内,在各民族间牢固树立团结稳定的核心思想借助法律武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我国的法律制度应当确立“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让“祖国”、“中国人”成为各个民族间不可分离的文化纽带;要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容忽视的维度。马克思主义信仰要坚持理性解读,从宗教批判、理性根基、理性维度着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理性剖析,找准信仰的内涵偏差、内在缺乏、外部困扰,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否定和怀疑的根由,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定位,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其成为大众不能脱离的生命信仰,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实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性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07.
联邦最高法院在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布朗案"是在美国宪政史上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最有历史意义的案件之一,对于公民受教育权的促进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法官是如何推动对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反思平等的理念在实践中如何有序地推进,以及诉讼机制对于解决教育领域各项问题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9.
恐怖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为了达到一定政治目的,对无罪的平民使用暴力并残酷致死,借以镇慑人们从而屈从其意志。恐怖主义初期,其行为目的是要更多的人观看,达到某种宣传效果;现在则是要更多的人死亡,造成死亡心理威胁;今后可能会以更隐蔽的手段,使用杀伤力更大的武器,造成更大的恐怖。国际恐怖主义具有跨国性、非政权主体性、现代科技性三犬特征,形成在二战结束、冷战、非殖民地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时代背景下,目前起主导作用、协调各派、构成全球性地下恐怖网络的则是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恐怖主义是宗教信仰中非共生因素的极端发展的恶果。正视信仰的成因、深度及其恶劣后果,才能设法形成各教、各族的共生环境,最后消弭宗教对立的信仰,这才是消除恐怖主义最根本的道路,也就是人类共生之路。  相似文献   
110.
建设法治国家,农村是关键,但目前农村的法治现状极不理想,法律对农民处于虚置状态。从经济学角度看,对农民而言,进行诉讼,社会成本是极大的,高昂的经济成本使农民远离诉讼。"厌讼"是农民在中国农村现实条件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