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3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213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确立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政府与人民群众在公共领域的合作,是有效防止政府脱离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本质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所揭示的这一基本原理,为防止政府脱离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提供了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62.
行政委托内涵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对行政委托进行规制,致使行政委托领域中的问题较为突出。我们只有重新界定行政委托的内涵,确定委托主体和受托主体的范围及其权利义务,明确行政委托的委托依据,限制行政委托的委托事项,把实践界和理论界的认识统一到一个层面上来,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才能促进行政委托行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63.
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活体损伤的流行病学、损伤及伤残评定特点。方法 对256例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6~18岁儿童,交通事故每天10~12时和16~18时最多,车辆类型以小汽车和货车多见,肇事方式多见于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伤者的交通方式以步行多见,损伤部位以头部和四肢多见,损伤类型以骨折、挫伤、创多见,但内脏损伤相对较轻,下肢骨折远多于上肢。损伤程度多评定为轻伤,伤残程度以Ⅸ、Ⅹ级轻度伤残为主(33.2%)。结论 儿童和少年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儿童和少年的有关条款。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法医临床学鉴定与放射学的关系,本文对400例活体鉴定就放射学检查的有关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266例进行了放射学检查(占66.5%),其中X线176例(66.2%),CT43例(16.1%),两者均有的47例(17.7%)。放射学检查部位中,X线以四肢为多,CT以颅脑为多。误诊率为9.02%,放射学检查与致伤原因之间有一定关系,轻微伤中不必要的CT检查多见。并就放射学误诊的法律后果及不必要的放射学检查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从法医临床学的角度对放射学进行了评价,指出在活体鉴定中可以应用放射学知识协助证明损伤、推断损伤形成机制、个人识别及研究损伤时间。因此法医学鉴定人必须有放射学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知识。作者还试图提出法医临床放射学。  相似文献   
65.
足弓破坏是现行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针对足损伤后伤残等级评定特别给出的命名,临床与法医学界对此问题的阐述尚较少见,有必要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足在纵、横方向上形成凸向上方的弓形外观,分别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及横弓。足弓作用主要在于吸收震荡,起到保护作用,具备静态与动态两种态势。足弓可借鉴静态体重负荷下X线摄足弓侧位片进行测量。足损伤致跗、跖骨骨折愈合后足弓X线测量值背离临床医学足弓正常参考值和/或维持足弓功能作用的肌肉、韧带严重损伤,可谓足弓破坏。足弓骨性构架的动力结构内侧纵弓或承载负重的外侧纵弓中任意一个破坏,必定影响横弓,符合一足足弓结构破坏1/3以上的限定要件;而内侧纵弓及外侧纵弓均破坏,横弓必定破坏,符合一足足弓结构破坏的限定要件。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初步探索建立北京地区硅藻数据库的方法。方法在北京地区5个自然主要水系和7个局部水域,选取17处采水点,在12月~3月份提取水样,通过形态特征辨识硅藻的属、种,根据镜下单位面积数量统计出不同属、种的硅藻在北京地区的地域分布特点。结果北京地区5个主要自然水系,硅藻种类检出12种,但属类只有3种;局部水域的硅藻种类检出有11种,属类多达7种,其它大多数水域每一处只有1种硅藻。结论目前硅藻的检验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区别溺死与死后入水尸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7.
汪志刚 《法学研究》2014,36(2):93-115
近现代民法体系所持的"人体为主体人格之一部"的立场系建立在传统人物两分理论基础之上,该理论虽有助于彰显人的主体价值和尊严,但在处理因人的活体、尸体、离体组织和基因的科技利用所生法律问题上,已显现出部分失灵和易加剧人体物性利用与人性尊严保障之间价值冲突的不足。人与物或人格与财产的区分并非绝对不容许因应时代变迁而作必要修正。通过逻辑的、价值的、实践的和法释义学的综合考量,理论上可以得出,有限地承认人体为物,并将"人体财产权"和人类作为物种享有的"类的人性尊严"纳入到人体法益构造体系之中,能较好地克服以上不足。在以公序良俗原则限制人体或其一部的利用和处分时,应建立和实践"人性尊严关联度原则"。  相似文献   
68.
A universal method allowing for DNA profiling from bones exposed to seawater has not been reported yet. This study refers 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body immersed in seawater for 8 months. The biological material for identification was the mandibular body,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low success rates of DNA analysis. Initially, two extraction protocols were performed with negative results: one used for bones immersed in fresh water and a silica‐column procedure. A third protocol was performed, which combined the extraction of a higher amount of bone powder, the use of multi‐silica‐based extraction columns followed by a concentration step. This protocol allowed to obtain low copy number DNA and to generate a 12‐loci STR profile by combining conventional STR typing and mini‐STR technologies. This protocol could be suitable when human bones have been exposed to sever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available nuclear DNA is highly degraded and in low copy number.  相似文献   
69.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基于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定位,人民政协协商作为一种全职全程的常态化协商形式,在整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独具特色和优势.人民政协一切工作都基于协商民主而展开,是一种超越自身范围的资政协商,较之于其他的协商形式和渠道,人民政协协商组织性最强、制度化最高、协商主体最为专业.总之,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具有无与伦比的时代意蕴和独特优势,能够有效地将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70.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ongoing debate about women in combat by exploring women combatants’ experiences of war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women soldiers in the Israel Defense Forces who served as combatants or in combat-support roles in the West Bank and the Gaza Strip. We proffer that the bodily experiences of women combatants disturb 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hegemonic masculine war metanarratives that either abstract or glorify combat. These otherwise silenced narratives reveal juxtapositions of feelings of competence and vulnerability and shed light on the women’s struggle for gender integration in the military. We conclude the article with a reflection on the challenges facing researchers investigating war and terror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