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6篇
  免费   145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4篇
法律   128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17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5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The overlay of a skull and a face image for identification purposes requires similar subject‐to‐camera distances (SCD) to be used at both photographic sessions so that differences in perspective do not compromise the anatomical comparisons. As the facial photograph i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it is crucial to determine its SCD first and apply this value to photography of the skull. So far, such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SCD has been elusive (some say impossible), compromising the technical validity of the superimposition procedure. This paper test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palpebral fissure length and a well‐established photographic algorithm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SCD from the facial photograph. Recordings at known SCD across a 1–10 m range (repeated under two test condi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ly formulated method works: a mean SCD estimation error of 7% that translates into <1% perspective distortion error between estimated and actu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812.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examination, forensic odontologists can use diagnostic imaging as an auxiliary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reports a case where forensic odontologists from the Afrânio Peixoto Legal Medicine Institute in Rio de Janeiro (Brazil) positively identified a carbonized and partially calcined body using oral and maxillofacial imaging. The cadaver showed several metallic plates fixed with metallic screws on bones of the neurocranium and viscerocranium. Family members provided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of the skull and a panoramic radiograph that were acquired after an accident that required surgical procedu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clinical exam and the maxillofacial images demonstrated complete coincidence, confirming the victim's identity. Dactyloscopy,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was not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body carbonization. Thus, diagnostic imaging, especially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essential for elucidation of this case.  相似文献   
813.
从疑似棘球蚴病病羊的肝以及肺分离包囊,抽取囊液,离心取沉淀,分离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NADH脱氢酶亚基1(ND1)基因并测序,对棘球蚴感染羊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并对患病羊的肝和肺病灶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病原体的性质及所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所获ND1序列与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ND1序列的相似性达99.9%,判定该病例由G1型细粒棘球蚴引起。取包囊及其周围肝、肺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包囊的形成对肝和肺造成的损伤是多方面的,除有压迫性组织萎缩,结缔组织及胆管大量增生造成的肝硬变外,尚见肝急性变性、过敏性炎症反应等。肺除压迫性萎陷外,还有间质增生炎症、囊液外渗引起的过敏反应等。本研究表明,采用PCR方法可以准确确定该病的病原性质,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可揭示羊细粒棘球蚴病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器官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814.
价值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础和核心。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与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当今中国社会价值多元化和价值认同多维化日趋明显,这使当下人们的文化认同乃至社会认同和国民认同面临危机。文化认同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但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对文化认同以及社会良性运行具有促进作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社会制度体系建设等是其构建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815.
目的通过扩增蝇类COⅠ基因片段,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嗜尸性蝇类的种类。方法运用改良平衡酚—tris饱和酚法提取蝇类DNA,进行COⅠ序列扩增和测序,与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改良平衡酚—tris饱和酚提取DNA方法可获得有效的蝇类DNA,并可应用于COⅠ基因片段扩增,进而进行蝇类种类的鉴定。结论平衡酚—Tris饱和酚法提取的噬尸性蝇类虫体DNA作为模板,用于COⅠ序列扩增,测序后与数据库目的序列分析比对,可准确鉴定嗜尸性蝇类的种类;和传统的昆虫形态学特征鉴定方法比较,该体系更准确,应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816.
目的探讨mtDNA基因序列对常见嗜尸性蝇类的种属鉴别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不同区域2科4属6个种30个蝇类样本,提取样本线粒体DNA后扩增COI基因序列,以琼脂糖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并测序,以DNAMAN6.0分析软件分别截取498bp序列,用MEGA5.2软件分别进行序列分析,然后构建系统发育树,比较各地区不同种属样本的序列差异。结果 6个种属的嗜尸性蝇类30个样本mtDNA的COI基因具有一定的序列差异,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1%~1.6%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2.2%~11.2%之间,6个种属通过系统发育树均可明确区分。结论 COI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对嗜尸性蝇类的种属检验具有重要帮助作用,可用于现场样本的准确、快速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817.
目的利用腭皱模型分析法评价腭皱形态的个体独特性及正畸治疗前后腭皱形态的稳定性,探索腭皱形态在法医齿科学个体识别应用中的可靠性。方法分别收集70例正畸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通过模型测量分析对腭皱形态及个体识别进行检测,包括数量、方向、形状及长度的变化和近、远中侧端点分别在近远中向及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同时对正畸治疗前、后及正畸治疗后与其复制后腭皱模型进行配对检测,计算其平均正确配对率(%)。结果 (1)正畸治疗后腭皱数量、方向、形状及长度均有变化,表现为长度变化(28.6%);分裂(4.3%);联合(2.9%);方向变化(1.4%);形状变化(1.4%)。并且治疗后腭皱远中端点的前后向位移变化占45.7%,近远中向位移占40%;而腭皱近中端在在前后向和在近远中向上位移变化分别为32.9%和17.1%。(2)正畸治疗前组及正畸治疗后组不同个体均未发现相同的腭皱模式。(3)正畸治疗前、后模型的腭皱平均正确配对率为92.19%。而治疗后模型与复制后模型的腭皱平均正确配对率是99.05%。结论腭皱形态具有高度的个体特异性,尽管正畸治疗后腭皱的形态有一定变化,但仍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应用于法医齿科的同一认定。  相似文献   
818.
目的观察分析氯化琥珀胆碱中毒案件的法医学表现,以期提高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检验鉴定。方法收集54例氯化琥珀胆碱中毒案例,通过病理学、毒理学变化及案件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检验鉴定规律。结果氯化琥珀胆碱中毒的病理学表现以急性肺淤血、肺水肿等一般猝死改变为主,部分死者心肌排列紊乱及断裂。死者心血中均检见琥珀胆碱成分,皮肤组织部分检见琥珀胆碱成分。结论氯化琥珀胆碱中毒具有死亡快、手段隐蔽、难以抢救、易漏检等特点。对于猝死案件、死因可疑案件应将氯化琥珀胆碱作为常规检验指标,防止此类案件的未检或漏检。  相似文献   
819.
目的通过总结我省135例杀亲案件的案件资料,研究杀亲案件的特点,分析杀亲案件的侦办要点。方法收集2011~2013年间我国中部某省区域内发生的135例杀亲案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杀亲案件主要发生在夫妻之间及父母子女,好发于农村,青壮年多见。一般无明显杀人动机,作案工具多为就地取材,死亡原因以机械性损伤和机械性窒息为主。结论杀亲案件在嫌疑人社会学特点、致伤工具、死亡原因、案发时间等方面反映出一定共性,但案件证据的收集是案件的侦办难点。  相似文献   
8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