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脑挫伤灶周围早期反应性肿胀和增生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法医学意义。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尸检人脑组织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脑挫伤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在伤后很短时间内(小于5分钟)即可反应性肿胀和增生;随伤后经过时间延长,肿胀程度逐渐减弱;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脑挫伤的部位有一定关系。结论这种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有可能作为诊断轻度脑挫伤和判断脑挫伤早期损伤经过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2.
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及时间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Q  Guan DW  Zhao R  Peng X  Zhang JJ  Yang DL 《法医学杂志》2008,24(1):5-7,11,F0003
目的观察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制作大鼠右小腿骨骼肌挫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及caspase-3活性测定法对不同时间段大鼠骨骼肌挫伤后caspase-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均显示,挫伤周边区caspase-3的活性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5d时达最高峰,随后活性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伤后3~5d挫伤处坏死的骨骼肌细胞被清除干净,新形成的肌细胞大量增生,且新形成的肌细胞胞浆内有caspase-3表达;损伤后7~14d,新形成的肌细胞内仍然有caspase-3的阳性表达。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挫伤周边骨骼肌表达caspase-3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推断骨骼肌挫伤时间的指标之一;大鼠骨骼肌挫伤后,新形成的肌细胞表达caspase-3,提示caspase-3可能在骨骼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 ,然后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组、活血组、益气活血组。给药后 ,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 1 ,3,7d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法组均有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P <0 .0 5或P <0 .0 1 ) ,各治法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益气、活血、益气活血法改善脑缺血模型鼠的血液流变性可能是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复制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环腺苷酸(cAMP)和环鸟苷酸(cGMP)含量的动态变化特点. 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缺血2 h分别再灌注1,3,7 d,观察缺血侧额顶叶皮质、海马脑组织及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结果:模型鼠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和脑组织cAMP含量均显著升高,cGMP含量均明显下降,血浆cAMP以3 d最高, 脑组织、血浆cGMP和脑组织cAMP以1 d最低. 结论:气虚血瘀证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基本符合气虚血瘀证特点和现代医学脑缺血再灌注后环核苷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5.
作者用Quantimet-720型自动图象分析仪,对10例伤后不同时间的脑皮质挫伤病理组织切片,作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的定量测定。结果发现受伤区神经细胞的数目及体积分数,随伤后存活时间增加而沿对数曲线减少;胶质细胞数目和体积分数则随伤后存活时间延长而增加,线性关系明显。其中星形胶质细胞数目的增加更为显著,伤后4.5h死亡者,细胞数已开始增加。上述改变具有一定规律性。作者认为,脑挫伤死亡案例,可用本文报告的方法,推测伤后存活时间。此法在法医学文献中尚未见报告。  相似文献   
106.
报告39例小脑扁桃体疝性脑挫伤,其中钝器打击33例,枪弹创6例,并对其病理学改变及发生机理进行观察与探讨。认为小脑扁桃体疝性脑挫伤是由于小脑扁桃体在头部遭受暴力的瞬间,撞击枕骨大孔边缘所发生的一类远区脑挫伤。见于加速性损伤,多数与冲击性脑挫伤相伴随,常累及延髓,且以线状颅骨骨折多见,伤后死亡较为迅速。熟悉该类损伤,对分析损伤性质,确定和解释死因以及估计伤后存活时间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颅脑损伤与人格障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为探讨颅脑损伤与人格改变的相互关系 ,特别是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是否平行 ,为颅脑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 97例颅脑损伤鉴定案例及住院病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伴有人格改变的案例的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和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97例颅脑损伤中有 1 6 2例出现人格改变 ,占 82 3% ;其中在 1 1 3例中的重度颅脑损伤案例中 ,有 98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86 7% ;其中衰弱型人格改变与攻击型人格改变之比为 6 3:35 ;在 84例轻微颅脑损伤病例中 ,有 6 4例伴有人格改变 ,占 76 2 %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4 0 :2 4 ;2 3例女性患者有 1 7例出现人格改变 ,衰弱型与攻击型之比为 1 3:4。结论 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人格改变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轻微颅脑损伤所引起的严重攻击型人格改变是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的特殊课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滴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灯盏花素滴丸3种剂量(40,20,10mg/kg)能显减少线栓法所致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拮抗缺血脑组织MDA含量的增加及提高脑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灯盏花素滴丸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HSP70,NF应用于脑挫伤时间推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Wang H  Rao G  Zhu S  Qin Q 《法医学杂志》2000,16(3):132-134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SABC法 ) ,检测实验大鼠脑挫伤灶周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神经丝蛋白(NF)的染色变化。结果发现NF和HSP70在脑挫伤后30min便可检测到 ,而且仅出现在脑挫伤灶周围 ,12~24h后逐渐消失 ,故此两项指标既可作为早期脑挫伤时间推断的依据 ,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脑挫伤灶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挫伤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原发性脑干挫伤的形态学特点。方法从465例致死性颅脑损伤中,检出171例有脑干挫伤病变、均于伤后10min~7d死亡者。脑干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以脑干各颅神经根水平面等处切取检材,每例共8块,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171例中有24例颅底骨折致脑干挫伤者,脑干横切面见小灶出血,其余只有在镜下方可见有组织出血、挫碎或撕裂等脑挫伤改变,以及对损伤的应激反应现象。结论原发性脑干挫伤的形态学具有一定特点,故对鉴定脑干损伤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