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hi EL 《法医学杂志》2006,22(4):295-296,298
通过对近5年来55例外伤性脑梗塞法医学鉴定案例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就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特点、发病机制、以及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颅脑外伤与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Liu JX  Yu JY  Xu BY  Guo LP  Lan GM  Zhao XD  Feng ZT 《法医学杂志》2006,22(5):338-341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CC)大鼠逆行性遗忘(RA)之变化情况。方法用金属单摆打击装置复制大鼠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模型,用Morris水迷宫检测脑震荡后大鼠逆行性遗忘变化情况。结果单纯性脑震荡(PCC)大鼠打击后72h内出现逆行性遗忘,伤后4d出现认知受损,随后恢复。复杂性脑震荡(CCC)大鼠打击后5d内既有逆行性遗忘的存在,又有认知功能受损,5d后恢复。结论大鼠不同损伤程度脑震荡后均出现逆行性遗忘,且脑震荡损伤程度不同,逆行性遗忘持续时间亦不同,脑震荡程度越重,RA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3.
选用中老龄大鼠,采用饥饿、劳累、高脂饮食、结扎左侧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模型。通过对一般体征、局部脑组织血流量、脑水肿、血液流变学、血浆血栓素A2(TXA20、前列环素(PGI2)的观察。结果表明:模型鼠出现偏瘫症状;脑组织含 显著增高,脑水肿明显;rCBF显著增高,PGI2显著降低,血液呈高度浓、粘、凝、聚状态。符合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4.
大鼠脑挫伤后神经元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观察脑挫伤后NOS1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程的关系 ,采用自制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右顶叶局灶性脑挫伤模型 ,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后 ,进行NOS1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法研究 ,结果发现NOS1及其mRNA表达水平与伤后经过时间有一定相关性 ,即随着伤后经过时间的延长 ,NOS1及其mRNA表达逐渐增加 ,并能较好地鉴别脑挫伤之死前伤和死后伤 ,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5.
左莹莹  李健 《刑事技术》2020,(2):183-187
脑挫裂伤是常见的一类颅脑损伤,单纯的组织病理学技术可能难以早期发现及精确诊断。傅里叶变换红外面扫描成像技术(FTIR-mapping)是病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因其结合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红外显微镜技术以及面扫描成像技术的特点,具有测定方法简便、对样本无损、灵敏度高、准确、直观等优点,突破了传统技术的局限,能检测出发生了物质数量、结构以及构象变化但缺乏明显形态学变化的脑挫裂伤,从而实现早期精准地诊断脑挫裂伤。FTIR-mapping虽已能绘制某些损伤组织的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但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价值有待全面深入开发。本文综述了脑挫裂伤的法医病理学研究进展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面扫描成像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6.
28例心脏挫伤的法医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挫伤的形态特点和分布规律,探讨心脏挫伤的分类和分级方法及与成伤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改良的心脏挫伤检查法对28例人体心脏挫伤标本进行肉眼和光镜观察并测量挫伤灶的大小。结果肉眼观察,心脏挫伤灶切面一般呈带状、楔形、类圆形或条纹状;观察连续切面,可见其相应的三维形态大致呈类圆盘状、类圆锥体、类球体或线状。显微镜下,挫伤区主要表现为轻重不等的出血、心肌纤维断裂和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按出血和变性坏死的程度可将心脏挫伤分为出血型、坏死型和出血坏死型。心脏挫伤见于心脏各部位和心壁各层,不同部位的挫伤发生率和类型差异大。以挫伤灶的体积、数量和部位为依据,将心脏挫伤的程度分为4级。结论心脏挫伤的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各部位的挫伤类型和发生率差异大。  相似文献   
57.
目的:考察脑创宁对闭合性脑外伤小鼠脑水肿、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法复制闭合性脑外伤小鼠模型,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思蓝含量。结果:脑创宁可明显减轻模型小鼠脑水肿程度,降低伊思蓝含量,保护血脑屏障。结论:脑创宁对闭合性脑外僵小鼠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实验性脑挫伤后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时间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以神经元特异性烯酸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作为标记物,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存活时间中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发现,伤后3h可见NSE和GFAP染色变化,且随着存活时间延长,脑皮质内挫伤处周围神经元逐步减少,而星形胶质细胞则逐渐增加,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为脑挫伤后早期存活时间的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钙、镁(Ca2+、Mg2+)含量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37例ACI患者发病早期及治疗2周后血清Ca2+、Mg2+含量,并与31例健康中老年人进行对照。结果:梗死组血清钙、镁含量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梗死组中轻、中、重3型比较,其血清Ca2+、Mg2+含量梯度为重型<中型<轻型(P<0.05,P<0.01),治疗2周后,血清Ca2+、Mg2+含量有较大程度回升(P<0.01)。结论:ACI早期血清Ca2+、Mg2+含量均明显降低,病情越重,降低越明显,随病情好转,血清Ca2+、Mg2+含量回升,因此,血清Ca2+、Mg2+含量可作为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黄芪对脑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结扎双侧颈内动脉的方法复制脑缺血模型,免疫化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bcl-2,p53免疫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结果:结扎双侧颈内动脉后,脑局部血流量下降,脑皮质促凋亡基因表家明显增强,但未出现凋亡群体细胞。通过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后可抑制p53表达、增强bcl-2表达,结论:黄芪可抑制缺血区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增强抑凋亡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