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篇
  免费   82篇
各国政治   81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8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4篇
法律   1164篇
中国共产党   50篇
中国政治   305篇
政治理论   254篇
综合类   102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国内法学界长期忽视了一个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问题,即《民事诉讼法》中概念界定的问题。一部完善的《民事诉讼法》,不能没有属于自己的法律概念要素。"概念界定是完善民事诉讼法要素体系的关键",它对于完善民诉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修改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时,法国的《新民事诉讼法典》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02.
民法典总则与民法典立法体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田 《法学研究》2006,28(6):3-10
德国民法典总则的形成,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及立法技术运用的必然结果,其本身并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身份权的独立所导致的“人法”的分裂,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所导致的“物法”的分裂,以及法律关系一般理论的创制对于法典体系结构的影响,是该法典设置总则的技术原因。理论界对潘德克吞体系“重物轻人”的批评,混淆了罗马法与近代民法中“人法”以及“身份”的不同概念。鉴于民法典总则的体制价值和制度整合功能,中国民法典应当设置总则编。  相似文献   
903.
在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中,无论是民法典的价值判断层面还是其立法技术层面,都还存在着众多亟待澄清的问题,近期关于物权立法的争论充分表明了这一点."21世纪中国民法之展望--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以民法典的立法体例与精神内涵、民法典各编的制度构造为主题,对民法典的编纂及民法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04.
民事再审制度改革与检察监督权的二元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再审制度面临以再审之诉为目标模式的改革,检察监督权的配置应当适合于整体制度变动的背景.在双通道单向路径的启动审查制度设计下,应增加"支持再审起诉"的民事检察监督工具,建立当事人诉权、法院审判权、检察院监督权的合理制约.  相似文献   
905.
在我国民事执行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象较为突出.要切实维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应当赋予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权,明确规定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906.
政府治理与公民社会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道晖 《河北法学》2006,24(1):12-16
社会主义的本义要求以"社会至上"为主义,公民、公民社会参与市政管理和建设,是社会主义本质应有之义.宪法上的人具有"私人"与"公人"的双重身份和人的"私权利"与"公权利"的双重权利.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也可以分为"私人社会"与"公民社会".公民权或公民的公权利,主要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和政治防卫权.公民社会既参与、支持又监督、制约政府行使权力,是推进政府治理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907.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5):71-75
社会经济生活是法律制度发展的原动力.唐宋社会变革推动了新的经济关系的产生而有了强化民事法律调整的必要性,相应地推进了宋代民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908.
现代法的本体价值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少伟 《河北法学》2006,24(9):49-55
在法的价值体系中,至为根本并决定其他价值者为法的本体价值.受现代社会整体文化结构、经济结构之决定,现代法的本体价值为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统一,并与传统和后现代法的价值相区别.对我国民事立法而言,现代法的本体价值有助于我们克服价值迷失和主体误置之弊,坚持个人自由这一核心价值,切实贯彻私法自治原则,并注重社会正义价值,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909.
侦查权的本性及其演化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关于侦查权法律性质的讨论没有跳开行政权、司法权概念分析的逻辑形式,这种逻辑形式分析的问题所在是没能追问行政权、司法权概念的实质。本文运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理论工具对行政权和司法权概念的实质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揭示,并得出侦查权是一种行政权的结论。行政权性质的侦查权是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的一种权力作用形式,这种权力的实施要受到市民社会的制约,这种制约的结果是侦查程序发展的司法化趋向。  相似文献   
910.
对于人权理论及制度的建构来说,我们是从西方法治发达国家引进的泊来品,但是我们自身也包含有本土资源性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在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路径,并将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当中,促进了学者们对人权体系建构的思考热潮,文章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人权保障在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路径当中体现出渐进性特征,因此我国以宪法确立的人权和公民权利保障体系的建构,也将是渐构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