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79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实现手段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的基本途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创建学习型的机关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精心培育机关文化 ;建立机关公务员培训制度、激励约束制度 ,确保干部培训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不断自我超越 ,实现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03.
科学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产生是其内在和外在两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创新的内部动力系统主要来自于科学自身发展过程的内在要求,而科学创新的外部动力系统则主要来自于科学创新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科学创新正是在这种双重动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4.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司法乱象丛生,在于财产契约属性的民商事规则取代共同生活的婚姻纠纷考量规则的价值取向偏差,突破了合同相对性而过度保护债权,亟待以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的中西法传统比较为镜鉴,正本溯源。夫妻共同债务中所借债务为了婚姻关系符合伦理和法理正当目的的属性不同,由此形成特色迥异的认定原则。我国同居共财的吸收原则,迥异于罗马法基于意识自治的分离原则,相互交汇于共同生活的统摄原则。吸收原则很难内生性进化发展,但有利于婚姻关系共同体的稳定,而分离原则易于矫枉过正,治理成本极大,却尊重个人独立。故惟有以致中和的夫妻债务认定理念来构建防范债权风险的制度,并落实在救济弱者的司法裁量中,方能解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标准的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对企业提取法定公益金相关法律规定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伟 《思想战线》2001,27(4):133-135
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在税后利润分配,特别是提取公益金方面,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作出了差异性较大的规定.尽管它们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制定和实施的,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过推动作用.然而,在发展市场经济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今天,它们逐步显现出与时代发展的不相适应性,暴露出种种弊端和问题,需要尽快对相关法律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06.
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形态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如共同犯罪中的身份、共同犯罪中的错误认识、共同犯罪的未遂以及竞合,但是学界却忽视了共同犯罪中的另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犯罪形态——共同犯罪中的转化犯。共同犯罪中的转化犯是转化犯在共同犯罪中的特殊表现形态。现行立法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这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不便造成了定罪与量刑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7.
法的确定性问题长期众说纷纭。,当代法理学犬师德沃金针对哈特的司法栽量理论而提出包括疑难案件在内的任何案件中都存在一个“唯一正解”,因而受到了代表法律不确定性观点的批判,而更有力的挑战则可能来自当代的“不可公度”理论,但各家的学说实际上乃立足于不同的底盘。法律的确定性意味着法律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这是法治的客观要求,但是现实社会中的法律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将不确定性引入法学理论,开拓了确定性法学理论研究的范围,把法学理论研究引进到一个更高、更广、更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8.
共同犯罪之所以比单独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在于它是基于共同犯罪故意结成的犯罪活动的整体;而过失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共同过失犯罪不可能具有共同犯罪所要求的那种整体性。共同过失犯罪根据个人过失犯罪的情况分别定罪量刑,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109.
把握社会思潮本质构建社会思潮引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思潮的本质,积极建构和完善社会思潮的引领机制,正确处理一元与多元、差异与包容的关系,才能真正形成社会思想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10.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是要消除乡村,而是要振兴乡村。乡村振兴既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一环,又是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扎实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关注、回应和解答新时代“三农”问题。农村关涉共同富裕的基本面,要努力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解决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和人才供给等难题,优化农村创富环境,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农业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要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发展难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民是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群体,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解决运行管理、集体产权和发展动力等难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解决“三农”发展难题,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能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