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524篇
中国共产党   113篇
中国政治   209篇
政治理论   133篇
综合类   5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张震 《现代法学》2007,29(3):22-28
从宪法学的角度看,“孟母堂”事件实际上主要涉及的是公民受教育义务的性质及履行。有必要在受教育义务与受教育权利关系的把握中,对受教育义务的主体、性质以及责任进行宪法上的规范分析。在此基础上,将会对“孟母堂”事件的解决提供一种宪法思路。  相似文献   
122.
陈云经济哲学思想是渗透在他的经济理论中的一系列哲学观点和方法,它与陈云哲学思想、陈云经济理论是密切相联系的交叉关系。国情论、国力论、综合平衡论,是陈云经济哲学思想的三大理论支点。本文以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为背景,论述了陈云关于国情、国力和综合平衡的思想,这对于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促进社会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3.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政府治道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老子行政哲学与新一届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老子行政哲学从内在价值取向和外部行为选择两个层面与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契合主线。内在的价值取向就是"无欲—无私—无畏",进而在行为路径上展现为"无为—为不恃—无不为"。它隐含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前提是政府自身"无欲"状态,政府改革必须进行无私的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必须具有"无畏"的精神。落实到政府改革层面,必须在行为取向上以"无为、为不恃、无不为"为路径,实现有限政府、效能政府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政府目标。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需要借鉴老子行政哲学的昭示,强化政府改革的价值与行为逻辑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4.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犯罪,为打击这种具有广泛危害性的商业腐败犯罪,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从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和《公约》相关规定来看,本罪在立法上还有很多不足和应当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25.
哲学是可说的 ,语言虽不能被运用于本体世界 ,但语言能在可说的东西与不可说的东西之间显现出一条界限 ,因而人在超越现象 ,追问本体的过程中 ,不能不借助语言之梯。哲学是不可说的 ,哲学追问本体 ,关涉包括自身在内的全体。而语言的逻辑本性使得任何一种语言系统都不可能表达世界的全部 ,作为哲学表达主体的现实的个人永远会面对一个不能言说的本体。可说 ,又不可说 ,是哲学的永恒矛盾 ,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6.
地方保护的实质与法律制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保护主义损害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破坏国家法律运行机制的正常进行 ,本质上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损害。解决地方保护主义的根本途径是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机制 ,规定严格的违宪责任。  相似文献   
127.
在行为不符合特别法条规定的构成要件,但符合普通法条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时,由于法条之间不具有排斥关系,因而应以普通法条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以普通法条追究刑事责任可以实现刑法的任务;可以实现形式上的合理性,利于保护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8.
论宪法至上     
宪法至上是指一国宪法在法律上和实践中都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根本法、是理性和正义的集中体现,其核心精神是权力制约、保障人权。实现宪法至上就要强化宪法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健全宪法审判制度、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并加强宪法宣传、强化民众的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129.
马克思实现了怎样的哲学革命是解读马克思的前提性问题。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学术界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的科学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各部门哲学隐含的独特理解、生存论解读、现代性批判与本体论批判的出场路径解读,以及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等诸种争论。实际上,在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背景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在于马克思开辟的哲学现实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0.
The central questions of this article are: a) Based on what arguments defended Johannes Althusiu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life sphere? b)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s exist between the state on the one hand, and private and other public associ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 Based on what arguments may the government restrict actions of citizens and private associations?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lthusius should be mentioned as one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the liberal constitutional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