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8篇
  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524篇
中国共产党   113篇
中国政治   209篇
政治理论   133篇
综合类   5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近年来人民警察在群众中公信力下降,在群体性事件中成为攻击对象,袭警事件也时有发生。个别公安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行为不文明不规范,甚至违法违纪,严重损害了公安队伍的形象,导致人民群众的不满。文中试图探索新时期警察应如何转变执法理念以提升警察公信力。提出公安机关要坚持走人民路线,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人性化执法,通过行政公开、队伍廉洁建设、便民服务等方式不断维护和加强警民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公信力,为维护新时期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8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从发展的观点出发,一贯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反对用教条主义和因循守旧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说过,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恩格斯也认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认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相似文献   
883.
谢根成  魏林 《河北法学》2005,23(3):12-20
对于犯罪构成理论的整体性把握,应以犯罪构成具体要件的确定为切口,从犯罪构成的概念入手,在犯罪构成理 论的历史形成、体系的中外比较、现实的运用状况、指向的哲学反思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性把握。在这一整体 视野下,可以探视到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之一部分即犯罪客体理论之体系结构的繁冗、功能发挥的混淆和 作用产生的空置等诸多方面的缺陷、矛盾与不足,从而明确改造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方向之一即传统犯罪客体理 论。对于犯罪客体理论的改造,则从其定义入手,将其重新定义为法益,并置挪到犯罪概念下去研究,使其重归原 位;同时,将犯罪主体要件与犯罪主观要件相合并,从而将传统的犯罪构成四要件说改造成为二要件说,以进化完 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以法益作为犯罪客体的实质内容,则有消除体系混乱、统合刑法作用、指示理论方向、符 合时代精神等诸多"社会关系"说所不可比拟的优越处。  相似文献   
884.
通过语义辨析来尝试澄清部门法哲学概念的混乱状况,可以建议使用法律科学与法律哲学这对界定比较清晰的范畴来讨论问题。法律科学是指探究法律现象的普遍规律和普遍解释的思想活动,作为法律科学的下位概念,可以区分一般法律科学和特殊(领域的)法律科学;法律哲学是指以法律思想本身为对象的反思和批判活动,它们都探究法律是什么这个根本性问题。部门法哲学就是指以特殊领域的法律思想为对象的反思和批判活动。造成部门法哲学概念混乱基于两个虚假前提,即混淆知识成果和思想活动以及学科分立天然正当。  相似文献   
885.
法律的合宪性解释是指法律有两种甚或多种解释可能时,择取其中与宪法不相抵触的解释。合宪性解释是一种法律解释方法,更是一项法律解释要求。此种解释方法对于维护国家法秩序的统一与稳定不可或缺,其正当性源于权力分立原则下的司法自制理念。合完性解释有其运用上的限制,对于字义本身违宪之法律适用合宪性解释是对此种解释方法的滥用与误用。在美国、德国等实行宪法审查的国家,合宪性解释方法在其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具有实效性的宪法审查制度在我国尚未真正建立,合宪性解释方法在我国的司法裁判中有无适用空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86.
Various conventions and national constitutions are differently worde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national constitutions, in particular, reflects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concepts of equality and non-discrimination. Different approaches adopted in the different national jurisdictions arise not only from different textual provisions and from different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but also from different jurisprudential and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of equality. The jurisprudence of courts makes clear that the proper reach of the equality right must be determined by reference to the society's history and the underlying values of the Constitution.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a major constitutional object is the creation of a non-racial and non-sexist egalitarian society underpinned by human dignity, the rule of law, a democratic ethos and human rights. From there emerges a concept of equality that goes beyond mere formal equality and mere non-discrimination which requires identical treatment, whatever the starting point or impact. The question is, how does the state, in limiting religious freedom, conform to the standards of an open and democratic society based on human dignity, equality and freedom? The hope is tha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will then be able to be extended to more controversial cases, in particular, involving limits on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culture and belief.  相似文献   
887.
宪法与刑法同属公法范畴,无一例外地受到公权力的礼遇,在它们之间也因此形成特殊的关系,正是这种关系,使得“宪法约制刑法”注定成为了民主政治所无法回避的世界性命题。事实证明,与其由国家直接控制刑法,远不如交由完法约制更为妥适;宪法可以对刑法施加政治影响,但其广度和深度也需要有所约束;刑法固有的价值取向如与宪法发生冲突,宪法原则何以成为解围的准则;当主权被置换为管理权、且以此名义制定了刑法并用以控制作为个体概念的公民时,宪法与刑法之间趋于表面化的互动关系何以成为隐藏权利与权力博弈的庇护所,等等,所有这些内容无一不是法学理论的重要课题。如果从中国现实——包括现行的法律理念、法律框架、法律生活及法学成果等——出发进行相关的命题整合和理论推导,对提升这一边缘理论的附加值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88.
在我国刑法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要看这一行为的犯罪构成要件,而身份又与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都发生着密切联系,从而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在身份犯的修正犯罪构成中,身份不是犯罪的主体要件,无身份者同样可以符合身份犯的修正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889.
The referendum is a phenomenon which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normalised in the constitutional practice of many countries. Ireland is an EU member state with particularly extensive experience of the referendum as a decision-making tool. To date, it has held 39 referendums on a variety of issues – ranking it among the top four states in Western Europe in this regard.

This article seeks to review the emergence of referendums in Ireland as a decision-making instrument and to ask what constitutional, legal or institutional factors have led to referendums enjoying such comparatively extensive use there. It seeks to examine which political issues have formed the subject of referendums in Ireland, and to investigate what kinds of issues have succeeded in gaining electoral approval and what kinds have not. The extent of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in (and thus representativity of) Irish referendums is also scrutinised, and factors affecting participation rates examined.  相似文献   

8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