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7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0篇 |
工人农民 | 8篇 |
世界政治 | 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7篇 |
法律 | 325篇 |
中国共产党 | 8篇 |
中国政治 | 37篇 |
政治理论 | 57篇 |
综合类 | 18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欧阳曦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66-71
目前关于宪法和刑法关系的表述,是一种基于宪法文本的解读,没有论及当前的法律设计是否合理。宪法是法律世界的统领,为个人权利对抗刑罚权力提供平台,形成对刑法审视,并且贯穿定罪和量刑两大根本领域。具体而言,对宪法秩序的破坏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指针和标准;只有宪法才能说明刑罚的正当性来源于人民。因此,刑法是宪法的一种罚则,宪法在由精神、原则和规范所组成的框架内指引着刑法的创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2.
项贤国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25(3):80-83
宪法视阈下的劳动权是指宪法规定的有关取得和选择工作的权利及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它是一项综合性权利,由择业自由权与就业援助权为核心要素构成的一系列权利束。劳动权兼具自由权和社会权双重属性,它应受到宪法合理的限制。劳动权与公权力、私权利存在冲突,应通过比例原则与平等原则、倾斜原则与协调原则调适。宪法视阈下的劳动权具有可诉性,建立宪法主导下的法律保障体系,同时借鉴域外立法构建包括公益诉讼制度在内的司法救济和宪法救济模式,以确保劳动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73.
刘秀玲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9-12
中国正处于实现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有必要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宪政思想的逻辑体系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国情,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相匹配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思想,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4.
周刚志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3):124-129
从宪法学视角看,"弱势群体"系"制度保护不足的宪法权利主体",其宪法权利体系由"自由权"、"社会权"等实体性宪法权利与"请求保护权"等程序性宪法权利组成。弱势群体享有宪法上一般权利主体和特殊权利主体之双重地位,由此而可能发生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现象,须借鉴域外宪法学原理,而透过法律条款作妥适之处理。弱势群体之宪法权利可经由立法路径转化为法律法规上之具体权利,亦可通过"合宪性解释"方式经由"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两种路径而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75.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宪法学上的一个基本命题,受到多方宪法主体的影响。由于宪法基础的缺失,我国央地关系的协调呈现出了较多的非理性色彩。为此,就必须透过多方宪法主体之间的博弈与互动,理解和把握央地法律关系的实质和全貌,在宪政层面上实现央地间的规范性分权,构建起制度化的公平、公正的利益博弈机制。 相似文献
76.
林喜芬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5):64-69
现代侦查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宪法权力,宪政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宪法权力是一种受宪法和权利规制的权力。因此,现代法治国家均要求侦查权力依循宪法权力的内在理路而具有规范化、程序化、可救济性等特点。规范化要求强制侦查措施贯彻法定主义和令状主义;程序化追求控辩平等与独立的程序价值,体现为比例原则和辩护原则;可救济性要求侦查权力的程序性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实体性和程序性制裁。 相似文献
77.
杨雄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9,(5):24-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但是公民政治权利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我国公民政治权利的发展呈现主体矫变、内容衍变以及实践方式巨变的历史特征,透视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公民政治权利诉求。 相似文献
78.
张永伟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22(5):28-30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树立宪政思维,学会运用宪政思维执政。宪政思维是契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本质与要求的思维。运用宪政思维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9.
In recent years the concept of parity democracy has rapidly risen up the European political agenda. Using a threefold typology of sex-quotas, this article undertakes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15 old E.U. member states to improve the gender balance in representative assemblies. This is then used as the basis for an explora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rity approach as a tool to promote gender equality, including the constitutional obstacles which stand in its way. The article goes on to presen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everal national systems in which attempts to achieve parity democracy have been pursued, concluding that, in order to maximise their effectiveness, parity measures must operate within a system of unbiased political structures and be properly adjusted to suit the particularities of individual national electoral regimes. 相似文献
80.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宪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传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4(2):80-84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基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我国要通过修宪和宪法解释工作进一步确认一些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的基本权利,并通过规范国家权力和加强司法救济等手段来确保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