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324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18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表达自由是自由社会的人们享有的一项带有普遍性的、根本性的权利,通常表现为宪法或法律规定的权利。鉴于各国政治和法律体制以及文化环境之不同,人们享有该项权利的普遍性和充分性存在很多差别,因此,可从比较法,特别是普通法的角度关注该项根本权利的行使及对其设定的界限和施加的限制,集中展示强加这等界限或限制的法理学说、理据以及方法和途径,并分析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2.
近代宪法学说有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国人不断反省传统的与既存的制度与文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人为了早日改变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实现迅速崛立于世界富强国家民族之林的梦想,努力地拿西方先进的东西特别是西方宪法和宪政来改造中国。此处尝试把近代宪法学说的发展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以便更清晰地理出近代宪政运动先行者的求索历程,努力从宪法学说理论及其实践的结合上展现出中国近代宪法学说和宪政运动的演进路线,探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当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宪法学说理论和宪政建设的健康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3.
习惯法在国家正式司法或行政活动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其在实践领域仍然事实上发挥了规则的作用。以粤东北为例,习惯法与国家法在基层法院司法实践中的博弈,以及在各种调解活动和村民自治实践中的博弈,证明了习惯法难以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张志伟 《政法学刊》2010,27(1):7-10
从代议民主的角度看,司法审查和民主之间确实存在着矛盾,美国司法审查的几种理论路径不能解释清楚司法审查正当性的问题,伊利的程序主义理论回避司法审查合法性的实体问题即国会立法违背宪法的客观标准为何,宪法文本的不确定性使得司法审查的客观标准成为一个难题,但是如果从动态的民主参与方面看,对国会立法进行违宪审查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动态的参与民主机制,在代议民主和大众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使民众的话语得到张扬,让民主运转起来,故美国确立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是动态的参与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105.
宪法解释对于宪法研究和宪政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宪法解释研究,应从理论体系的研究转向制度层面的实施,在尊重宪法文本权威的前提下,在维护现有宪政体制稳定性的基础上,运用宪法解释的方法来推动中国的宪法研究和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106.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bearing different academic missions in different eras. China’s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characterized by its academic logic and principled nature, has not only facilitate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but also actively played academic functions during the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ocial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 of the policy’s implementation as the background and, by employing standardized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s, combs the main progress and evolu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 during the 40 years of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study, followed by a look into its future.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宪法惯例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永红 《现代法学》2013,35(1):18-27
中国是具有宪法典的国家,而没有所谓的不成文宪法。中国的宪法惯例必须紧紧围绕和依赖宪法规范才能存在和发展,如果主要的宪法规范都无法实施,宪法惯例一说就大为可疑,因为惯例是规范的"润滑剂"而非"溶化剂"。在这个意义上,宪法惯例和政治惯例不可混为一谈。至于中国宪法的实施途径,首要在于宪法的法律化和违宪审查机制的建立,那些零星、有争议的宪法惯例是无法独当宪政建设之重任的。宪法惯例的不恰当泛化,已构成对宪法规范性的直接挑战,因而有必要重申宪法的规范性。总之,寻求对中国宪法实施问题的解释,最紧要的不是去寻找和确认业已存在哪些宪法惯例,而是要去追问和探求是否存在宪法惯例发展的土壤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8.
109.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participation of interest groups in the EU's Constituional Conventio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debate on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and EU governance. I argue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moment prompted interest groups to define their priorities beyond focused policy issues to include wider principles of governance. While the Convention process was more inclusive that any previous treaty reform procedure, its institutional set up was a constraint to improv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either directly or via interest groups. The Convention reproduced a model of closed elitist politics which did not communicate sufficiently with the citizens, while the role of interest groups was restricted by a Convention designed as a drafting phase in preparation for the real decisive phase during the IGC. Despite the impact of specific domestic contexts, the ‘no’ votes in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proved that civil society and participation were rhetorical devices deployed during the Convention to gain legitimacy rather than a genuine move towards a more pluralistic EU democracy capable of deploying effective mechanisms of active citizen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10.
目前关于宪法和刑法关系的表述,是一种基于宪法文本的解读,没有论及当前的法律设计是否合理。宪法是法律世界的统领,为个人权利对抗刑罚权力提供平台,形成对刑法审视,并且贯穿定罪和量刑两大根本领域。具体而言,对宪法秩序的破坏是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指针和标准;只有宪法才能说明刑罚的正当性来源于人民。因此,刑法是宪法的一种罚则,宪法在由精神、原则和规范所组成的框架内指引着刑法的创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