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2篇
  免费   124篇
各国政治   99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3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997篇
中国共产党   273篇
中国政治   529篇
政治理论   623篇
综合类   12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Since 1997, the United Kingdom’s territorial constitution has undergone an immense process of change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eparate legislatures and governments for the peoples of Scotland, Wales and, when Stormont is operational, Northern Ireland. These changes have spawned a whole serie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devolved UK, at executive, legislature and civil service levels. However, while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repeated debate, there has been little attempt to document and examine the way in which the UK’s four legislatures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post-devolution. To the extent that these interactions, otherwise known as inter-parliamentary relations (IPR),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scrutiny, it has been largely to bemoan their modest state and/or to suggest that stronger, albeit occasionally rather unelaborated, mechanisms be established. This article seeks to correct this deficit and provide a first step towards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IPR in the UK, post-devolution. The article breaks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IPR down into three main strands: (1) parliament-parliament, (2) committee-committee and (3) official-official, and suggests that the main interactions that take place at each of these levels. Following this audit,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the role that shared policy competence (a field that is set to grow with the UK’s withdrawal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has played in driving IPR in the UK, post-devolution, and suggests some steps that may be taken to enhance IPR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82.
张华民 《桂海论丛》2009,25(5):97-101
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承担公共责任的政府.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行政决策体现多数人意志、实现和保障多数人利益并使之规范化的过程.行政决策法治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根本动力和价值追求上具有一致性,即二者根本动力在于公众有效的参与、二者价值追求在于公众权利的实现,行政决策法治化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83.
东莞的经济 2 0多年来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态势 ,非公有制经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非公有制经济所以有了迅速的发展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地的政府营造了一个各种经济成分适宜发展的环境 ,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84.
论影响我国政府效率的深层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探讨影响我国政府效率的深层因素的时候,木文将制度本身视为一种生产性资源,并且具有稀缺性;其次行政理念的错位与步入误区,造成政府效率的精神动力不足;然后论及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过低,社会化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85.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和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就业领域存在众多问题和难题,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国外解决就业问题的实践经验,改革我国的就业体制,是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6.
尽管绩效评估在我国各级政府中逐渐成为日常性管理制度,但无论实践界还是理论界都还在利用西方20多年前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通过客观德尔菲法对 Web-of-Science 数据库中2003-2014年间的317篇政府绩效评估文献进行“硬聚类”,发现国外近十年政府绩效评估的新规律在于:努力对政府的具体部门进行“体检”式绩效评估,诊断每项具体工作的实际绩效状况;利用“体检结果”促进政府问责进程;对政府绩效“病症”寻找“致病”诱因,试图将高绩效政府当作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政策杠杆”来推动国家走出发展低迷;在大数据时代中将信息当作提升政府绩效的“非物质文化”因素,同时认为信息本身就意味着绩效。  相似文献   
87.
在政府服务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政府服务性的发展阶段、形态、内容与性质问题,分别考察了“为人民服务”与公共服务两种形态的政府服务性的价值、理念、实现形式和特征;区分了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与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以及这两种服务性对于政府服务实践的影响;指出从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向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转变体现了中国政府服务性的进化,因而具有积极的公共行政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88.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与党风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化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保障。高校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源在于权力配置和责任不清晰、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权力监督问责弱化等问题。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从源头上规范、制衡、监督权力,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这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9.
吴洁 《青年论坛》2014,(1):79-82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非政府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各种类型的高校社团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社团组织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政策规定不到位、管理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利用的危险。因此,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完善政策规定、强化分类整合、规范管理指导、增强防范意识等方面入手,才能在当前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努力实现高校社团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90.
十八大后新一轮政府改革应以整体型政府建设提升服务型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能级。上海市M区整体型政府的实践途径主要有3个,分别是大部门制改革、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大联动机制建设。当前3个实践途径离整体性治理的要求都存在一定距离。上海市M区整体型政府的实践对我国整体型政府建设的启示包括:加强整体性治理思想的传播,重塑政府文化;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流程标准化建设,提升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推进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服务网站建设,促进基层整体性平台建设;借力信息技术,提升各部门的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