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533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95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35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翟国强 《北方法学》2010,4(3):27-37
中国宪法权利理论已经逐步摆脱了早期单一的法哲学方法的研究,法解释学的方法成为宪法学研究的新趋势,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权利的法解释学呼之欲出。伴随着上述方法论的变迁,关于宪法权利的保障模式理论也摒弃了那种单纯的相对保障说,更多学者主张宪法权利的直接保障说。如果抛开中国语境,上述研究甚至已经实现了与当今西方宪法权利理论的接轨。然而,对于产生于西方特定历史阶段的种种宪法权利学说的借鉴,仍需结合我国立宪主义的历史课题和法治发展的现状来展开。  相似文献   
902.
沈寿文 《北方法学》2010,4(3):19-26
法律保留原则要求某些重要事项必须留给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目的是约束行政权,防止行政权滥用,并在客观上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裁判;然而,宪政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有限政府的理念,即使是立法机关的权力本身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实际上,宪政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普遍确立正是主要基于对立法权滥用的矫正;而我国从依法治国到依宪治国思路的转变也在事实上承认了立法权本身存在滥用的可能。因此,从法律保留到宪法保留,是保障人民基本自由权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立基于对多数决暴政的恐惧和对有限政府理念的信奉,它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宪法一手承认人民基本自由权利,而法律的另一手却又予以剥夺的弊病。  相似文献   
903.
随着国内的许多案件先后都适用了宪法审理案件,国内逐步地开始认可我国的宪法司法适用及其宪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但是宪法司法适用中的解释不同于立法性解释、英美国家的法官解释以及哲学意义上的解释。源于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合宪性推定原则被引介并发扬,中国的宪法方法论更应该成为一种中国语境下的合宪性推定,并被法官在具体司法实践中被艺术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904.
蔡锷的宪法观念可从三方面来分析:宪法制定、宪法文本和宪法信仰。蔡认为制定宪法应充分考虑国情;宪法文本里出现的国名之中不应包含"民"字,关于领土的规定应采概括性语言,应明确将紧急命令权、紧急财用权和解散议会权赋予总统;对宪法应忠诚信仰。其宪法观念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修宪注重国情;培养宪法信仰,既要维护宪法权威,又要加强宪法教育、普及宪法文化。以今天眼光观之,其宪法观念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905.
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立的主要法律障碍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王克稳 《现代法学》2000,22(2):72-74
为了保证宪法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违宪审查制度,但是由于我国目前违宪审查的机构未能建立起来,宪法规范缺少可适用性,法律适用与宪法及法律的解释相分离以及宪法监督欠缺相应的启动机制。因而,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至今未能实际建立起来。我国立法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06.
1999年4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与过去国务院颁行的《行政复议条例》相比较,所规定的原则更加充实和科学,其复议的范围也更加宽泛,并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07.
高轩  曾翀 《政法学刊》2009,26(3):10-16
刑事和解已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刑事法学界围绕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形成了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不同观点。然而,关于刑事和解制度宪政基础的研究并没有随着相关讨论的展开而日见清晰,这种模糊状态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学界对刑事和解制度宪政依据的挖掘和认识不够。刑事和解制度宪政依据的研究,对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与顺畅运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08.
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斌 《北方法学》2009,3(4):54-70
经济法是现代法,极少有现代化与传统冲突的痛苦,其开放性和对新观念、新理论的强劲吸纳能力,便于从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支撑。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表明,在我国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共时性存在的具体语境下,经济法总论重在探究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私法与公法这三对关键词。经济法既是“有关经济的法”,又是“经济法”。认真对待经济法,就必须克服“中国式”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国家与社会、科技与财政等种种挑战,介于经济私法与经济公法、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经济行政与经济行政政策、传统与现代等横切面之间进行研究。经济法应主要作为法律科学而不是法律部门,经济法理论应由“小经济法”转向“大经济法”。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角色转型,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真正面向中国社会的真问题,与西方经济法学前沿理论开展有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909.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mechanisms establishing time consistency of constitutions. It explains why shorter and more locked constitu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be time consistent (change less) and that long constitutions are more time inconsistent (change more, despite locking).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ll of the democratic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dicates that the length and locking of constitutions are not independent criteria, and that their combination leads to less time consistency. To address this inter‐relationship, a measure of time inconsistency (a combination of locking and amendment rate) is developed an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ngth of constitutions. The article shows how time inconsistency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ories of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culture’ not only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but also empirically. Finally, the article proves that the empirical finding that the length of constitutions is related to lower per capita income and higher corruption are not only in agreement with time inconsistency arguments, but this also extends beyond OECD countries to all democracies.  相似文献   
910.
What should be the position of democrats in response to the Brexit referendum? Many urge a duty to accept the result. This article argues the contrary. If someone is a UK citizen, has a belief that leaving the European Union will be damaging to the common good of the UK and is a convinced democrat, then that person has a duty to oppose Brexit. Neither of the two principal reasons for accepting the result—a claim of popular sovereignty or of 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imply a duty not to continue to oppose. Arguments from political equality for simple majority rule do not apply when the alternatives are ill defined. More generally, popular sovereignty presupposes and does not replace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and in a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there is always a continuing right to oppo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