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52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426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12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3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he MPs expenses scandal that erupted in May 2009 has certainly rekindled interest in the next stage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democratic renewal in Britain.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Gordon Brown's tenure as Prime Minister has differed from Tony Blair's in relation to the ‘new politics’ narrative. It argues that despite his long‐term personal commitment to major constitutional reforms, the role of crises in recalibrating the political opportunity structure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electoral incentives can alter elite attitudes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that Brown's tenure can be characterised by optimism followed by timidity. Gordon Brown may have flown a few kites in relation to a written constitution, electoral reform, English devolu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House of Lords but he has left things far too late for a ‘constitutional moment’. Brown may have the political inclination but he lacks the capacity to deliver far‐reaching reform; Cameron is likely to have the capacity but not the inclination.  相似文献   
92.
The major impact of the Belfast Agreement was to engineer a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nationalism and unionism that involved each bloc recognising it had sufficient power to thwart the political ambitions of the other side, but not enough to push through its own agenda. This paper argues that Brexit seriously damages this peaceful coexistence and could trigger what is termed an Ulster war of attrition in which Northern Ireland becomes entrapped in a political stalemate where each side strives to triumph without having sufficient power to do so. It also argues that to restore internal political stability in Northern Ireland, and to indemnify against the risk of disorderl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ritish and Irish governments in the future, the strategic importance of Strand 3 of the Belfast Agreement requires strengthening.  相似文献   
93.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宪法保障之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历程来看,国家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尊重、保护和实现。但现行宪法仍存在未将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确认为原则,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范围确认过窄,同时,对国家尊重、保护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义务规定过少,也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进行有效救济的途径等。因此,需要将保障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确认为宪法原则,扩大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范围和国家尊重、保护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义务范围,并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94.
虽然我国目前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学者仍可探讨“将来”需要时,该机构的设置模式。根据我国国情,这一机构放在最高法院内较为合适,或设一个宪法庭,进行专门审查;或不设宪法庭,由各审判庭做附带性审查,但需辅之以宪法咨询;或就违宪审查案件组成特别陪审庭,陪审员可在学术性的宪法委员会成员以及社团代表或普通民众中产生。  相似文献   
95.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树立宪政思维,学会运用宪政思维执政。宪政思维是契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本质与要求的思维。运用宪政思维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96.
桂萍 《行政与法》2013,(9):90-95
农民结社自由是农民享有的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农民结社自由对农民维权、发展农业生产力、推动乡村自治非常重要。RNGO是指农村非政府组织或农村民间组织,其作用主要在于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和树立农村社会新风。目前,中国RNGO的发展还存在制度上、组织上和资源上的诸多困境。政府要加强RNGO的立法和制度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支持和监督RNGO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影响宪法权威的因素有宪法规范上的原因、司法援引上的原因以及对宪法规范的实施所秉持的态度等,其中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对于宪法权威的影响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宪法稳定的认定标准,这对于维护宪法权威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宪法的权威真正体现在社会生活之中,如何使宪法成为一个活的宪法,使宪法进入司法领域成为裁判的依据,发挥宪法作为法所具有的惩戒性、强制性的功能需要我们既要对现有的制度进行适当的完善,又要切实地落实现有的宪法规范所具有的制度意义。  相似文献   
98.
宪法诉愿制度有主观的权利保障和客观的宪法秩序维持二重性功能,该制度还有宪法实现、平衡国家与个人关系以及少数保护的功能。宪法诉愿制度与民主有着抗衡专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一对互相促进的共生体。宪法诉愿制度与法治的关系首先体现在制度本身包含了法治原则,宪法诉愿制度的施行对法治理念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我国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宪法规范彼此间的形式冲突不足以否认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不足以结构性取代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宪法中关涉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不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凝聚和承载着"一国"精神的内容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具有适用性。厘定宪法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内容时应秉持"一国"的原则。"占中公投"既违反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也违反宪法。  相似文献   
100.
人大学在法学知识体系中的产出量、重要学科地位有待提高。不宜继续沿用“人大制度学”、“人大制度研究”等称谓,一般应采用“人大学”、“人大法学”等称谓。人大法真包含于宪法,但是,宪法学真包含于人大法学,不过,宪法学与人大法学真包含于人大学。研究的主体是人大法及人大法学,反对片面地从研究内容上将人大学与宪法学完全割裂开来。以往人大学研究的理论苍白,很大程度上与研究方法的边缘性知识熏陶、训练之缺乏有关。人大学的法学之维阐释是永无止境的,惟其如此,不断提高人大学的理论性与实用性并希冀给法学人能在这个领域不断追求知识增量的愿望和持久的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