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4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作为亚洲五国的中国、印度、南北韩(韩国和朝鲜)、日本与印度尼西亚宪政发展道路各有不同。究竟源于西方社会的宪政模式是否在其发源地以外也具有普遍适用性?亚洲又是否存在特殊的宪政模式或政治体制?如果我们从宏观历史与比较研究的角度审视这五国自十九世纪末直到今天的发展,便可发现,在现代和当代时期,宪政主义在亚洲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亚洲似乎没有产生特殊的"亚洲式"的宪政模式或政治体制,也没有足够证据显示亚洲的文化与价值观念与宪政主义难以相容。恰恰相反,宪政主义能否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得以实施,似乎更多地取决于政治因素,以及战争、外国干预等具偶然性的历史事件的影响,而不是主要取决于文化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42.
洛克作为近代宪政民主政治思想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凭借《政府论》上、下两篇的论述,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对"有限政府"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尤以《政府论》下篇为代表,对后世宪政的发展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可以说在洛克相关理论的影响下,才有了今日限制政治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现代宪政理论。本文通过对洛克有限政府思想进行溯源剖析,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43.
ABSTRACT

A human rights discourse has been central to both the anti-apartheid struggle of South Africa and the country's post-apartheid transformation. But in the drive to extend constitutionally mandated social and economic rights to all South Africans, the approach has had shortcomings. The current neo-liberal economic policy framework constrains policy choices and, in some instances, restricts fair adjudication of rights by the courts. The revival of notions of African Renaissance and indigenous ethnophilosophies, notably ubuntu, which shares the primacy of human dignity of a rights discourse,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This article looks a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uman rights discourse and at how ubuntu, as a principled basis for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 can contribute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rights discourse in South Africa and lead towards greater realisation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for all.  相似文献   
44.
Abstract

The era of Congolese political, socio-economic instability that has affected the central African region has returned, yet again. Nearly two decades after Joseph Kabila was installed as president of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by the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at the height of the regional central African war, following the assassination of his father, Laurent Desire Kabila, he has not shown any willingness to relinquish power. This is even so after the lapse of his constitutional mandates in December 2016, secured in 2006 and 2011. This continued reign, 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repressive use of force by the state, has elicited spirited attempts by the political opposition, including the influential Catholic Church, calling for his immediate resignation. In response, the state has unleashed repression, which has resulted in fatalities and uprooted communities, resulting also in forced migration that destabilised the Great lakes sub-reg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state reconstruction of Zaire, now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following the hurried departure of Mobutu Sese Seko, engineered by Laurent Kabila, and his son Joseph, has failed to take root, resulting in sub-regional instability that has engulfed, not only the Great lakes region, but also southern Africa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45.
政治文明的宪政维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文明是个历史的范畴 ,不能无指向、无语境地空谈。如果以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法诞生为界限 ,那么 ,在此之前的“政治文明”即古典政治文明 ,与宪政似无太大联系 ;但宪法诞生后 ,政治文明就与宪政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结构性关联。从历史理性的角度看 ,宪政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 ,是近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与标志 ;从功能分析的角度看 ,宪政比民主更契合近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更适合充当近现代政治文明之“核心”这一角色 ;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看 ,宪政的“真”、“善”、“美”内质使其鹤立于一般的政治要素群 ,宪政乃近现代政治文明之灵魂。  相似文献   
46.
论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体制改革与宪政的互动是二者关系的实质体现,它一方面要求宪政必须为行政体制改革的启动和展开提供基本框架,进而指引和规范行政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行政体制改革也必须张扬宪政的价值诉求,实践宪政的制度安排,从而促进宪政的发展与完善.两者的相得益彰需要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以形成整体合力支撑.  相似文献   
47.
周叶中  祝捷 《现代法学》2008,30(1):136-146
我国台湾地区"司法院"大法官凭借所谓"释宪"机制,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针对两岸关系,已作成"法统"型、权利型、制度型三类共16个解释。大法官在解释两岸关系时,综合运用了文义、论理、历史、体系等传统解释方法,以及"政治问题不审查"、"结果取向解释"以及"宪法解释宪法"等新兴解释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大法官在选择解释两岸关系的方法时,表现出所谓"去政治化"倾向。而"台独"分裂势力也正是利用大法官解释两岸关系时的"去政治化"倾向,力图通过维持形式上"中立"的法学方法,为其"台独"目的提供"正当化"外衣。  相似文献   
48.
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制度与文化的百年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制度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出发,探讨中国宪政在民主、法治、人权和分权四个维度上的百年进化历程。百年宪政之路表明,中国宪政要取得进步,必须首先克服"国情论"和"本土论"的误区,虚心吸取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制度经验。中国只是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与人种有着同样的人性需要和追求。这就决定了中国宪政也必然具有世界各国宪政的某些共同特点,并为了共同的人性目的而遵循某些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统治规律。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程尤其表明,中国宪政并不是世界宪政的例外,而是日益融为世界宪政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人民自觉拥护宪政理念并主动产生制度建设的诉求,中国宪政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并为世界宪政文明贡献独特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49.
张慧平 《河北法学》2004,22(7):7-12
原本作为人类的基本道德规范的诚实信用,早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是一种道德,而且是一种法律,是一种具有明显道德基础和特征的法律规范。在法治社会,这一具有道德基础和特征的法律规范其适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张,不仅适用于具体而平等的个体之间,是私法上的规范和原则,而且被适用于国家和公民之间,成为了公法上的一项规范和原则。宪法,作为一国调整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根本法,作为典型的控制国家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的公法,理应规定或体现诚实信用原则,促进和保证国家权力的诚实信用,最终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从宪法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契约角度讲,由于契约的本质及对诚实信用的依赖,也说明了诚实信用原则应该成为宪法层面上的一个原则。  相似文献   
50.
窦衍瑞  王珍行 《法学论坛》2007,22(2):107-111
土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行政主体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公正的程序是防止权力专横和权力滥用的屏障,也是保障农村、农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应当从公开性、公正性入手,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程序,以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