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9篇
  免费   217篇
各国政治   169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9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68篇
法律   1446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315篇
综合类   38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新<公司法>在第二章第三节关于一人公司的规范共有7条:一人公司法律适用以及法定形态;一人公司的资本金以及设立的限制性规定;一人公司公示要求;一人公司股东决议;一人公司财务报告;一人公司股东连带责任.就以上各条规范逐条进行分析,指出各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312.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mother's age at first childbirth and the delinquent behavior of her children. Using data from the Rochester Youth Development Study (RYDS), an ongoing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development, we found that children born to mothers who began childbearing at a young age were more prone to general delinquency, violence, and arrest than were children born to mothers who began childbearing when they were older. This “early first‐birth effect” was far larger in white and Hispanic families than in African‐American families. Mediating analyses found that the early first‐birth effect was most attributable to the unstable composition of families in which early childbearing occurs. That said,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effect remains unmediated.  相似文献   
313.
22号染色体4个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连锁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22号染色体上4个STR在中国成都汉族群体的分布,开发新的STR应用于法医学应用。方法 103份汉族无血缘关系的个体血样,及10个三代家系采自成都。用PCR技术分别对4个STR基因座进行扩增,所有基因座均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缓冲系统水平电泳进行分型,银染。应用Linkage软件包的CILINK软件对4个基因座进行连锁分析。结果 通过4个STR的群体遗传学分析,D22S686、D22S533、D22S685和D22S445的个人识别率分别为0.875、0.913、0.923和0.84,它们的非父排除率分别为0.522、0.538、0.624和0.490。在家系调查中,发现D22S685存在一例突变。结论 这4个STR具有很好的多态性,可作为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新的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314.
研究近代中国各种变革的理论范式有两种:"武装斗争的革命范式"和"现代化理论范式".笔者以为,还可以有第三种研究范式,即转型社会理论范式.在转型社会理论范式中,近代三次变革与当今改革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构性.近代三次变革所表现出来的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脱节、权力资源的匮乏、无理又无节的症垢恰好也是当前改革开放应该极力避免而又极易堕入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15.
以人工感染发病猪的脾为材料提取总RNA ,根据已报道的猪瘟病毒基因组序列 ,设计合成了 2对引物 ,以总RNA为模板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套组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及测序技术 ,对流行于我国甘肃省、陕西省、宁夏和广西自治区的 5株野毒株的主要外膜糖蛋白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 ,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了 5株野毒之间及其与猪瘟兔化弱毒株 (C ST株 )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发现 ,5株野毒与C ST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81.7%~ 83.1% ,氨基酸同源性为 87.3%~ 88.6 % ,表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 5株野毒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 98.8%~ 99.3% ,氨基酸同源性为96 .6 %~ 99.2 % ,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16.
目的获得6个Y-STR基因座及其单倍型在浙江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分布,并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Y-plex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系统,对浙江汉族200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6个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用ABI3100型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统计6个Y-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结果其中5个Y-STR基因座分别检出5、7、6、6、5个等位基因,DYS385基因座检出47种单倍型,GD值最低为0.4275(DYS391),最高为0.9584(DYS385);观察到6个Y-STR基因座共同构成的单倍型159种,其中有132种单倍型只出现1次,16种出现2次,6种出现3次,2种出现4次,2种出现5次,累计GD值为0.9967。结论6个Y-STR基因座具有较强的个体识别能力,可应用于浙江法庭科学中的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317.
以 4株不同血清型的鸭疫里氏杆菌、5株不同血清型的鸭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和 5株同一血清型的鸭沙门菌为研究对象 ,分别提取基因组DNA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 ,从 2 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 38条能在这 3种菌中有较好多态性的随机引物 ,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了 10 2个DNA片段 ,其中 14个菌株共有的谱带仅有 1条 ,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 10 1个 ,占 99.0 % ;对RA的 4个菌株扩增出的谱带数为 5 1条 ,共同片段有 12条 ,多态性片段 39条 ,占 76 .5 % ;对沙门菌的 5个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数为 4 6条 ,共同片段为13条 ,多态性片段 33条 ,占 71.7% ;对大肠埃希氏菌的 5个菌株扩增出的条带数为 4 8条 ,共同片段 4条 ,多态性片段 4 4条 ,占 91.7%。在 8条引物中进一步筛选出 1条引物G12 ,其图谱中 5 35bp的条带为鸭疫里氏杆菌所特有 ,330bp的条带为沙门菌所特有 ,12 2 7bp的条带为大肠埃希氏菌所特有 ,表明G12可作为分子标记用来鉴别这 3种细菌。  相似文献   
318.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脂质过氧化损伤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76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再患者分虚(49例),实(27例)证型分别检测SOD活性和血浆MDA水平。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血中SOD活性(247.60±9.08u/ml)较健康人组明显降低(288.51±12.87u/ml),而MDA水平(6.11±0.58nmol/ml)较健康人组(3.30±0.43nmol/ml)明显升高,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19.
根据GenBank登录的猪圆环病毒 2型 (PCV2 )的全基因组序列 ,设计了 2对引物 ,建立了检测PCV2的套式PCR方法。对该方法用序列分析、酶切等方法进行了鉴定。同时用该套式PCR方法对华南地区 2 87个猪场的 15 6 0份样品进行了检测 ,结果 ,983份为PCV2阳性 ,阳性率为6 3%。  相似文献   
320.
What impact can economic incentives have on difficul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such as nuclear prolifer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orie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es. It then examines the case of the 1994 Agreed Framework accord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North Korea. It argues that, despite cheating by Pyongyang, the American effort to use incentives in this case was on balance more successful than many now believe, especially in view of the bleak alternatives. If incentives can have an impact in such a "least likely" case, there is reason to believe they could be helpful in resolving other cases of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