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40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正确发挥职工代表作用,对推动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持职工队伍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探索实施职工代表区域化协作管理,为职工代表搭建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平台,丰富了闭会期间职工代表活动,使职工代表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52.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国工会组织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国家法律法规机制下规范运行。工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保护广大工人群众的合法权利。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的天然联系决定工会是广大职工的娘家,工会工作者是劳动者的娘家人。在劳动关系中,工会是劳动者一方的利益代表。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实际是代表劳动者一方与用工单位利用调解、协商、沟通的方式进行。工会维权的结果是共同发展,是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双赢。  相似文献   
353.
从公司治理的法律价值目标角度分析 ,保障公司长远利益最大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效率和安全。公司结构在实务操作中的严重扭曲及监事会立法规范本身的缺陷是我国监事会弱化的原因。重构我国监事会制度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54.
在司法实践中已有的执行阶段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做法,引起很大争议。但在民事执行阶段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必要的,这有利于解决“执行难”的社会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的运行,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现行立法存在着立法的空白,立法机关应当对此进行立法完善,在执行过程中适用公司人格否认,不但要起到保护公司的债权人利益的作用,也应考虑直接责任人的利益,要在两者之间寻求适当的平衡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执行阶段适用时,在程序上应坚持依法适用,要引入公开听证程序、赋予相关责任人要求复议的权利。  相似文献   
355.
完善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小惠 《河北法学》2007,25(7):103-108
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某些天然缺陷,导致其经营规模的发展受到限制.国家虽然先后出台了一些保护、鼓励和规范家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但相对于现代公司治理而言,有关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方面的立法仍显得空虚和滞后.因此,加强家族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建设,构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家族企业内部治理规制-促进家族治理向现代公司治理转变,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6.
高校教代会代表是教代会所有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加强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必须改革教代会代表的选举办法,改善代表结构,不断确立及强化教代会代表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教代会代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7.
非营利法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税兵 《法学研究》2007,29(5):66-74
营利法人与非营利法人的区分在于不同的财产权构造,股权缺失引发出法人非营利性目的与法人控制者牟利冲动之间的紧张关系;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的区分在于不同的法人意思机关构造,使得非营利性社团法人为自律法人而财团法人为他律法人。非营利法人制度隐含着“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的价值张力,使得现代民法既成为市场交易法,又成为市民生活法。因此,未来中国理想的非营利法人制度应该源于诱致性的法律变迁,而非始于强制性的国家管制。  相似文献   
358.
The practice of dual mandate‐holding, i.e. the simultaneous occupation of a political mandate at the (sub)national and the local level, is understudied in 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Dual mandate‐holders embody the most direct link between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 yet research has disregarded whether these actors actually feel and act as local ambassadors in parliament. In this article, we study whether councillors in parliament feel responsive for local grievance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role attitudes and behaviour, using the PARTIREP Comparative MP Survey. The estimated regression models demonstrate that dual mandate‐holders indeed perceive themselves as local brokers,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various systemic‐, party‐ and individual‐level factor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struggle to translate their localized attitudes into localized parliamentary behaviour, which could call one of the main arguments in favour of dual mandate‐holding into question.  相似文献   
359.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不仅能够为行政机关制定政策建构新的合法性来源,也可以为行政权力的理性化行使配置新的制约力量。但是,基于不同的体制和制度安排,公民参与的效果又存在着较大差异。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彰的原因在于缺乏合适的权力体制的配合。因此,赋予公民以实体性的参与权,同时对国家权力的分配格局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是摆脱公民参与困境的一个可能出路。  相似文献   
360.
新《公司法》增设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并且为了使该制度能发挥最大效应而对股东代表诉讼设置了前置程序。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有重要的制度价值,但是目前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缺陷,需要在立法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