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36篇
  免费   1309篇
各国政治   725篇
工人农民   1123篇
世界政治   4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3篇
法律   14724篇
中国共产党   2398篇
中国政治   6090篇
政治理论   2217篇
综合类   1871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843篇
  2019年   406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428篇
  2016年   532篇
  2015年   613篇
  2014年   2253篇
  2013年   2727篇
  2012年   2928篇
  2011年   2990篇
  2010年   2935篇
  2009年   3146篇
  2008年   3438篇
  2007年   3707篇
  2006年   3895篇
  2005年   3717篇
  2004年   3567篇
  2003年   2788篇
  2002年   2161篇
  2001年   1612篇
  2000年   829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传统的过失犯罪都是实害犯,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器械的广泛应用,过失犯罪危险化已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论证了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主观过错,更在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的现实意义在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另外,过失危险行为犯罪化只应存在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在设置刑罚时应遵循谦抑原则。  相似文献   
62.
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是民法的枢纽性概念。本文拟对上述范畴作一阐述,并澄清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3.
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等待被告人有答辩提供借鉴。应当更新诉讼理念 ,将认罪答辩视为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对刑事程序运作方式的一种选择 ,建立激励被告人自愿作出有罪答辩的机制 ,对此类案件可简化诉讼程序 ,同时应建立对被告人有罪答辩自愿性明智性的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64.
65.
从纵向来看,邓小平的科技意识有一个萌芽、成熟和提升的过程;从横向来看,邓小平科技意识包括科技认知、科技情感和科技意志三个方面。邓小平的科技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社会分工条件下侦查主体面临着信息成本无限扩张与侦查能力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社会变迁及科技发展为侦查主体加强对个体信息的渗透提供了无限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受到私权的严格限制。信息交易为侦查主体提供了一种新的低代价的信息获取渠道。  相似文献   
67.
法学专业实习作为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法学本科教育专业实习日益严重的形式化倾向,有必要反思法学专业实习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法学专业实习模式的创新。本文以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在比较借鉴世界各国法学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法学教育实际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聚众犯罪是一种以聚众为犯罪构成必要条件的类罪,其侵犯的客体主要是社会管理秩序,客观方面必须具备聚众行为和直接危害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聚众犯罪不一定是共同犯罪。它与集团犯罪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9.
在刑事犯罪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流氓恶势力犯罪都是有组织的普通刑事犯罪,社会危害严重,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正确区分,并依法从重从快予以惩处。  相似文献   
70.
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民愤与审判之间一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紧张关系。民愤的发生发展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而两面性则是其固有的基本属性。因此它对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刑罚的道德目的和实用目的甚至对整个刑事法治的影响都是利弊同存的,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民愤在审判中的作用都是不足取的。理性的态度应当是审慎地进行制度上的设计与完善,以让民愤扬长避短,帮助实现审判的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