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90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0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国”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基于“以人为本”确定依法治国的目的性价值及“以人为本”思想有助于真正推动法治的实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在给世界带来利益的同时越来越具有一定的政治行为,跨国公司控制国家经济,参与国家政治,影响国家文化,对主权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主权提出了挑战。面对国际大环境中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跨国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向国家经济主权提出挑战,使得无论是东道国经济主权,还是母国经济主权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挑战有利有弊,跨国公司与民族国家要趋利避害,达成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关系,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3.
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是政党制度化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范式及其研究路径都无视政党制度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变迁中的意义。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党制度化研究,旨在寻求政党研究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回归"。变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制度化过程表明:政党制度化是解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迁动力、路径和走向的关键变量。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体制的法制化、组织和价值基础的双重理性化和政策治理网络的优化,实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渐进性的变迁。  相似文献   
74.
袁金辉 《思想战线》2001,27(6):13-16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75.
以唯物史观的分析方法详细考察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物质利益是其行动原则 ,物质生活关系总和是其内在规定。马克思以市民社会入手来确立唯物史观的理论起点。市民社会是现代历史进程的一个必不可逾越的问题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保证人民确实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77.
民事行政公诉基本原则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民事行政公诉在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方面的独有作用,在我国建立民事行政公诉制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诉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公益原则、国家干预原则、最终救济原则、客观义务原则、公益优先兼顾私益原则。  相似文献   
78.
20世纪20~30年代是全国农民离村的重要时段.江苏省的农民离村兼具普遍性和典型性,表现出规模大、主动性强以及流向以城市非农产业为主的特点.这对近代乡村的发展造成了多元影响:资金与技术的回流反哺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乡村精英和精壮劳力的流失又造成了农村发展的空心化;在物质和社会影响的基础上,农民离村的冲击波已经触及到根深蒂固的传统乡土观念,促使农民在价值观念、宗族意识及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79.
为了更好地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提出的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应构建新世纪执政战略。新世纪执政战略包括探索执政规律的出发点,确立执政指导思想,明确执政具体目标,更新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丰富执政资源,转变执政方式,攻克执政难题,纯洁执政细胞,造就执政保证,优化执政环境和实现执政使命等。  相似文献   
80.
中国农民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依赖土地而生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农村土地征用的行政行为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相关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