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82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329篇
中国共产党   183篇
中国政治   455篇
政治理论   148篇
综合类   5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苏蕙的《璇玑图》被认为是回文诗的集大成之作,历代解读、模仿它的不乏其人。本文从民间文艺学的角度,对有关它的民间传说、文献记载、历代文人的题咏加以考察,来探求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12.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文化谈判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属于不同文化的不同思维形式、不同沟通方式、不同行为方式的谈判行为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当代日本和美国的交流行为是两种极为不同甚至经常相互抵触的文化传统的产物。这个问题将从谈判过程、思维方式、决策过程等几个方面显露无疑。  相似文献   
113.
《大清著作权律》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保护的成文法,尽管只是短暂适用,但其价值却十分巨大,它所显示的理念与我国传统的版权观念相比有着革命性的转变。清末版权法律文本产生的主观诱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近代思想家们对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版权制度进行“主体性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4.
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沿革之阐述、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本质上的权力与权利之分析、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法律控制的法理内涵棗法律与权力关系之阐发、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诉讼价值和目的的评价,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层面上,批判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基本理论现状,提出相关认识,以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理论的完善,推进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实施民主化、人权化、进步化之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5.
龚锐 《思想战线》2002,28(6):57-61
西双版纳特定文化社区中的基诺族、哈尼族、傣族,在节日中形成的族际交往关系和消费文化颇有特色,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审视这三个少数民族在节日消费流变过程,可以看出节日消费反映了少数民族文明化和社会化的成果,体现了文化与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和塑模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本文就苗族头饰的形成同传统承袭、文化互动以及环境因素等关系 ,进行了探讨及阐述 ,还就苗族头饰的习俗功能、文化内涵 ,以及头饰在历史上存在的性别转换等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从而对苗族头饰之所以丰富多彩 ,尝试性地从理论上做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17.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所以,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结合中国当前的"后革命"特色坚持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18.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是全国文化事业发展得比较好的一个省份。特别是首府桂林的文化事业更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被誉为“抗战文化城”。这都与广西政府的文化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影响文化政策改变的因素及这种文化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9.
朱德发 《理论学刊》2003,2(6):136-140
仅仅以“回归文学本体”的视野考察中国新文学史的构成 ,是难以揭示其本真面貌的 ,只有与“社会—历史批评”模式相结合 ,方可认清新文学史的个性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与多次历史变革双重叠影的复杂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20.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旻 《理论学刊》2003,(2):110-113
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在 2 0世纪的中国遭遇到尴尬 ,尤其是对“女权主义”这一外来词语形成的种种曲解或误解 ,造成了众多女性学者对于“女权主义者”立场的不认同等 ,而隐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异质的中西文化。女权主义与中国特定的文化相遇和碰撞 ,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 ,由原来激进的、女性自主的行动演变为温和的、有男权参与的、凭借社会政治手段实现的解放妇女的运动。“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妇女解放”与“解放妇女”的差异不应仅仅被视为词语的偏正关系的变化 ,而更有着深刻的内在民族文化心理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