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83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329篇
中国共产党   183篇
中国政治   455篇
政治理论   148篇
综合类   5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培植乡村青年歌手团队,是陆埠镇团委探索团员青年文化生活建设的新途径、新载体。乡村青年歌手团队送艺术下基层活动的有益开展,既满足了农村青年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也丰富了农村青年的文化生活,同时使青年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72.
党建文化及其社会化——中国共产党党建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建文化是从执政党建设实践中提取的新概念,是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相互适应和塑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党建文化概念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反思党的建设内在机制的有用工具,展示了执政党与社会文化生态之间的共生关系,呈现了在改造社会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改造的政党意识的精髓,也为勾勒党的建设方向提供了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973.
周恩来新文化建设构想与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先进性、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开放性、和谐性。研究和学习周恩来新中国文化建设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74.
将电影引入大学语文教学,会给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效果。引入电影不应是简单地“拿来”,而应讲究策略。要精心选择电影,精心策划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方式,搭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通过写作训练,最终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75.
试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实现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的转化,而且还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进行了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76.
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五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其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经历和正在经历四个阶段:自由自发的民间和精英保护与传承阶段、以经济目标为动力的保护与传承阶段、立法保护,并进入政府议题和工作日程阶段、进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建设体系阶段。只有通过第四个阶段的一个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并达到:政府主导给力,法制保障完善,经济文化协调;民众自觉意识,全民自觉行动的阶段。这才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想时期。  相似文献   
977.
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但盲目发展旅游给地方文化发展带来破坏性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屯堡文化发展走向的经济人类学分析,我们认为要想使屯堡文化发展的经济效用极大化,理想的方向是屯堡文化的主体与旅游公司一体化。当然完全一体化受到各种条件限制,这需要地方文化主体采取相关纵向约束来实现地方文化效用一体化,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使得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协调,引导地方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78.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各民族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固有财富。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目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79.
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文化阻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宇 《北方法学》2011,5(5):20-27
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正处于特殊的历史情境中,社会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冲突和文化碰撞,不同的文化精神同时影响着这个寻求现代化的国家。以理性化、契约化为核心文化精神的现代法治,要在有着千百年宗法伦理文化积淀的中国社会扎下根来,需要克服来自传统之中内在的文化阻滞力,这种阻滞力通过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结构表现出来,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非日常的社会领域,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形成。中国在寻求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自身文化问题的重要性。在法治发展的现阶段,要真正打破困境,必须从根本上逐渐限制和消除来自于中国社会内部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文化阻滞力,变不利为优势和特色,从而为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80.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伦理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凸显我国农村文化的一些缺失,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深刻分析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困境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谎话,尽快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