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88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2篇
法律   508篇
中国共产党   196篇
中国政治   568篇
政治理论   182篇
综合类   69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日本及中国的稻作文化与祭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历史久远的稻作文化及相关的祭祀,虽有地域、民族的差异,但也有不少类似之处.这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无关系.通过实证性、复合性的比较研究,可以阐发东亚稻作文化的一些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2.
从时间观的差异探讨中国与西方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希谦 《思想战线》2000,26(1):66-70
在中外思想史上,一种自成体系的理论思维方式往往不可能脱离其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先秦思想家阐释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从古希腊哲学家到黑格尔所阐释的西方古典思维方式,两者之间的主要特征存在着不可忽略的区别,这导致中西方古代思想史上对时间范畴及事物变化过程理解的差异,致使中西方古代科学家们采撷的智慧之果亦有所不同.如果摈弃思想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发掘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交流,并增进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3.
The paper explores the mutual 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 homecoming. Using the case study of Russian-Jewish immigrants in Israel, it refines the theoretical debate over cultural citizenship by showing how homecoming migration shapes the homecomers' bargaining power over the local cultural tenets. In particular, the research examin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Russian’ immigrants negotiate the national ethos of homecoming that constitutes the Israeli civic, discursive field, while dismantling it into its root components: affinity to the place,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warrior ethos. Each of these components constitutes a sphere of action that embodies the tension between Israeliness and Jewishness, nationalism and citizenship, and the personal and the collective. Our main contention is that in the case of homecoming migration, the inextricable affinity between citizenship and nationalism shapes the homecomers' cultural citizenship: on the one hand, it secures their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the local cultural discourse and avails bargaining power,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it neutralizes the homecomers' subversive voice, and reduces their capacity to undermine the constitutive, national tenet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immigration stories gathered via in-depth interviews that were conducted with 43 Jewish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immigrated to Israel from the former USSR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相似文献   
54.
服务质量水平是由顾客对服务的期望和感知之间的差异决定的.具有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顾客对相同的服务产生不同的期望和感知,进而对服务质量水平评价不同.本文借鉴Hofstede的文化维度和SERVQUAL方法,构建文化服务质量指数(CSQI),对某代表性服务行业的顾客进行了实证调研,根据CSQI的统计和顾客对服务质量评价的结果,把服务行业的顾客分为四类.针对同样的服务,具有权力距离大与集体主义相结合的价值倾向的满足型顾客对服务质量水平评价最高,具有权力距离小与个人主义相结合的价值倾向的挑剔型顾客的评价最低,而权力居中与集体主义相结合的价值倾向的响应型顾客和权力居中与个人主义相结合的价值倾向的顾客(疑惑型)的评价水平一般,但后两类顾客占总数的比例很大,说明大部分顾客的文化价值取向都具有这些特点,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评价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55.
转型期中国农民心理文化惯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东 《桂海论丛》2008,24(1):79-82
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农民身心图式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日常习俗等心理文化因素展开哲学探寻,具体分析我国农民文化惯习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现代化农民心理文化惯习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56.
齐树洁  周一颜 《现代法学》2013,35(3):183-193
香港的民事司法改革历时十年,彰显了民事司法理念的深度变迁,对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规则自2009年4月2日正式施行以来进展大致顺利,在克服诉讼拖延、促进和解、发展调解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改革终究不是一蹴而就的纸面化改造。在新制度与旧观念相互碰撞又各自发挥作用的时期,如欲推翻法律职业者乃至普通民众的思维定势,变革深埋于制度底层的文化样态,其中的困难同样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7.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体。河北太行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区域化突出、管理不规范、吸引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河北太行山地区应从制度体系构建、区域间整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该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8.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59.
许珍芳 《桂海论丛》2006,22(3):2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和谐,关键是通过认知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干预或消解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以及通过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心理认知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0.
Disasters challenge the equilibrium of regulatory regimes and make policy shifts more likely. Using an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cultural biases and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surprise”,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media argumentation in respect of policy shifts. Instead of assuming a demand for greater State intervention after dramatic focusing events, as suggested by other theoretical frames, cultural theory opens a variety of options that range from embracing regulatory response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iases to the radicalization of current, but failing, instruments. The analysis of media reaction to the environmental disasters caused by the oil spills of Exxon Valdez (United States), Erika (France) and Prestige (Spain) shows that the demand for more hierarchy does not monopolize the overall argumentation. The change demanded often implies a radicalization of a particular prevalent view where the associated institutional setting is failing its suppor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