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0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83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篇
法律   295篇
中国共产党   177篇
中国政治   437篇
政治理论   144篇
综合类   4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五大文化圈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世界文化简单地分为东、西两大板块的观念应当改变 ,东、西文化并非从来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世界文化之源在东方 ,地中海是历史文化的漩涡 ,在此基础上 ,逐渐形成了五大文化圈 ,即佛教文化圈、汉字文化圈、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和游牧文化圈。五大文化圈处于互动关系 ,相互接触、碰撞、渗透、交叉 ,甚至挤压、重叠  相似文献   
2.
房福贤  孙峰 《理论学刊》2007,(11):117-122
就山东的地域文化来说,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形象,体现着民间色彩的"好汉山东"形象却更为人们所认同、流传更广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水浒传》的传播有着极大关系。《水浒传》不仅在"好汉山东"这一地域文化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以其特色鲜明的英雄叙事传统,深深地影响了百年"好汉山东"的文学想象与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小说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凸显了文化底蕴.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深刻精神在各种形态的小说创作中都有体现.中国文化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是中国小说叙事中人物心态的生长条件;小说在中国文化的边缘与异端的地位,即使当小说进入文学的中心,也有深刻的作用.不同文化的间性与中国文化的本性,表现了中国小说与异文化的交往中复杂的形态.20世纪中国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传与创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永恒价值和生生不息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课程知识观,如把课程知识作为制度化知识,作为化资本,作为法定化等等。制度化的教育必然要求一种制度化知识与之相适应,课程作为一种象征符号性资源和化资本,成为人们增强支配性地位和获得权威的途径。课程作为法定化,它代表统治集团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权力、意志、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体现和象征。当代人们更寺地把知识理解为价值性的、个体性的、情境性的与过程性的,而不是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从而确立了建构性的课程知识观。  相似文献   
5.
当代人类化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化发展呈现融合性趋势,具体表现为物质化与精神化融合的趋势,大众化与小众化融合的趋势,市场化与精英化融合的趋势,外在化与内在化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矛盾体系,是整合与碎裂、一体化与分离化、世界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场。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是必要的,但推到极端刻意强调文化本土化、文化民族主义及发展为文化沙文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将导致文化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影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甚至将脆弱的地球村推向崩溃的边缘。因此,在全球化时代,展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对话,消除偏见与冲突.是21世纪地球村公民生存发展的智慧选择。  相似文献   
7.
宗教关于妇女的地位、权利和义务、婚姻、品行等问题,均有许多看法,具有二重性,既有尊重妇女、符合主流社会规范的观念,也有贬低妇女、妨碍妇女发展的思想。在现代社会,宗教的妇女观对妇女的现代化依然有较大的影响。宗教的妇女观对妇女现代化有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有助于妇女实现观念、行为、人格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文化创意产业正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极大地影响着世界范围的产业空间转移和重新布局,并由此形成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因此,抓住机遇,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特色。西安城市文化有汉唐文化的显著特点。文化特点是西安发展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是西安发展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genesis of a discourse on urbanismo (city planning) in Brazil and Argentina between 1894 and 1945 using the ideas of Michel Foucault on discipline and his concept of bio–power. The demographic pattern of the major cities in both countries from 1890 onwards and the renewals of the centres of these cities are also discussed. Other sections are dedicated to the plans proposed for the same cities in the 1920s and to urban representations, such as ideas about social reform, the role of hygiene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for plann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ideas on Taylorism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the city.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lanners opposition to elections, when they claimed that they were the only ones qualified to deal with urban problems and therefore they should be employed in the state apparatus.
Other concerns of the paper are the use of planning as an element of nation building and ideas defining eugenics (race 'betterment')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city planning. I conclude by arguing that, if implemented, city planning was a way of creating an industrial culture, disciplining society through the city, although the industrial proletariat has never made up the majority of the population in Brazil or Argentina. Even if many aspects of the plans proposed for both countries were not implemented, the discourse of planners can be seen as a will to discipline society through the city. This discipline would affect the freedom of movement of human bodies, and is therefore approached through Foucault's concepts of bio–power and discip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