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8篇
  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82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3篇
法律   295篇
中国共产党   177篇
中国政治   437篇
政治理论   144篇
综合类   46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Relativism     
Modern democracies increasingly confuse civic or political equality with a radical relativism that calls into question legitimate principles of hierarchy and the very idea of reasonable value judgments. This confusion reflects a “corruption,” in Montesquieu’s sense, of democracy rooted in a refusal to recognize distinctions that are integral to both human nature and social life. A moderate form of cultural relativism is a genuine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that helps combat ethnocentrism and allows one to better appreciate the full range of human experience. But criteria of meaning and truth are by no means entirely dependent upon cultural context. Our contemporary awareness of the “relativity” of cultures and historical experiences must be complemented by a robust appreciation of the universality of Reason and citizenship.
Dominique SchnapperEmail:

Dominique Schnapper   has been a member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uncil of France since 2001. She is also Professor at the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EHESS) in Paris. She has been named a Chevalier of the Legion of Honour and Officer of the Orde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This essay is translated from the 30th anniversary issue of the French journal, Commentaire, n. 121/Spring 2008, pp. 126–130, by Paul Seaton and Daniel J. Mahoney.  相似文献   
62.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public management of risk faces inherent "wicked issue" problems which are further accentu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emporary regulatory stat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and inevitable trade-offs, there needs to be a more conscientious effort in setting out distinct components of any public management of risk,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through the lens of distinct worldviews contrasting interpretations and solutions, as well as potential "black-spots." It is only by acknowledging limitations of any one strategy and by considering plural solutions that there is less likelihood of disappointment when dealing with crises and disasters.  相似文献   
63.
1935年的台湾博览会,台湾总督府作为策展者,力求将台湾装扮成“繁荣”、“昌盛”的形象,这些展示成了外界判定“日本殖民有功论”的资料证据。当时,台湾知识分子对博览会有相关的记述和叙事,他们以自己的“小叙述”,或纠正,或对抗策展者的“大叙述”。经由博览会这一空间,可以解读出台湾“殖民现代性”的驳杂性和多义性。  相似文献   
64.
侗族在建房过程中要举行两大仪式:其一是新房落成庆典;二是开财门仪式。过去由于人们对这两大仪式的文化涵义理解不够,所以对产生于两大仪式中的仪式歌未予以重视。为帮助人们理解侗族两大建房仪式与仪式歌的关系,本文将从分析侗族两大建房仪式的文化涵义入手,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5.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重要推动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呈现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多元文化、经济收入、社会制度、自身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下,新生代农民工在思想文化、娱乐文化、科技服务、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主体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6.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其政治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大众化"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一个显著特征。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文化大众化的新时代,文化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晚年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探讨毛泽东文化观与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都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7.
十六大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以来,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准备酝酿、明确提出和科学定位三个历史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中,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根本途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践平台,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是坚实保障,扩大国际生态环境合作和交流是重要内容,强化宣传教育和扩大社会参与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8.
吴小洪 《青年论坛》2011,(4):130-132
与先秦诸子文章相比较,《庄子》寓言中出现了较多的技匠类人物形象。《庄子》作者深受上古文化观念的影响。其特定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也决定了《庄子》寓言的价值趋向。"道"是庄子哲学的本体,运用技匠类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以"技"释"道",技匠技术之精妙正好说明"道"的自然无为。  相似文献   
69.
“出草”:一个猎头习俗的文学社会学旅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草”猎人头,是一种消逝了的先民习俗,并非台湾原住民独有,但对“出草”的书写,却是台湾近代以来活生生的文化载体。“出草”在战后台湾文学中被呈现的面容,或诉说了几百年间原住民族的生存、抗争历史;或寄托着知识者缘少数族群问题进行的社会批判与反省,甚而,对萎弱的现代人格之出路的想象;或在当代意识形态与文化消费的背景下,成为某些主流论述——譬如多元文化主义——的注脚。本文追寻“出草”的文学旅程,一以探求战后知识者响应其时代、探寻思想出路的多重样貌;一以理解台湾的文化生态与现实政治。  相似文献   
70.
吴潮霞 《学理论》2012,(20):200-201
特色办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许多学校的普遍共识。然而,目前许多特色大学的建设中存在着"特色"不"特",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许多大学忽视了大学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大学特色的建设路径有三:强化对大学文化的认知;促进特色大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创新和构建大学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